资料图。
近一个半世纪前的1873年,上海曾开办过一项名为“上海杯”的国际帆船赛事,但随后就因战火等原因中断。
如今,这项赛事终于“复活”,今年秋天,“上海杯”帆船赛将重新在申城上演。
在这项赛事诞生当年,帆船几乎就是只属于外国人和“上层人士”的运动。而直到今天,不少人依然认为这是一项“贵族运动”,望而却步。
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想要普及推广,摘掉这顶“帽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杯”帆船赛首次举办时,中国还处于19世纪70年代的清王朝,当时这项赛事的主要竞争者就是洋人。
连续三年,这项赛事的冠军都被英国选手夺得,奖杯也由此被英国人带走。在当时,这座奖杯的打造费用就达到了100美金之多,一直到现在,都收藏在英国卡迪夫的博物馆中。
由于战火和时局的动荡,这项赛事随后中断,并被人们遗忘。其实,相比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帆船赛事“美洲杯”,中国的“上海杯”在开办时间上只晚了不过3年。
然而,直到近一个半世纪之后,上海的帆船爱好者才发掘出了这段尘封的历史,并最终让这项比赛再次“复活”。
“其实最早发现这个信息的是我们的一个会员,大概在7、8年前了。”本次“上海杯”比赛的发起人,上海美帆俱乐部创始人时立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随后,他们通过查阅当时媒体资料,实地探访等一系列手段确认了当年“上海杯”的情况。
这项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赛事,如今也将换上新的面貌。
今年的“上海杯”将使用诺卡拉17级别的帆船,这一型号采用了新的水翼科技,以船体轻、速度快著称,最高时速甚至可达到约60公里/每小时。
2016年4月29日,中国青年帆船帆板精英赛正式拉开战幕。
在目前,国内上规模的帆船赛事除即将开始的“上海杯”之外,还有环海南岛、中国杯等赛事。相比中国的幅员辽阔,数量并不算多。
而从“上海杯”创办后近一个半世纪的“失落”历史中,也不难看出,国内的帆船运动发展并不算成熟。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沿海城市于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开展帆船运动,随后由于历史原因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发展。
从1983年,帆船项目被首次列入全运会算起,至今也不过30余年,相比国外,差距仍然明显。
“和国外差距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近代帆船运动历史从1984年奥运会起,也就30多年,而国外则是3、4百年,积淀很深厚。”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李仲一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而在中国帆船发展的进程中,奥运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帆船的起步是因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则成为了重要助推。
“比如在青岛,2004年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帆船,但借助(北京)奥运会,开展了‘千帆进校园’的活动,每个中学都有了几艘帆船,进行联赛。”
事实上,今年“上海杯”帆船赛所采用的诺卡拉17级别帆船,正是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首次亮相的帆船新小项。
李仲一也坦言,帆船帆板协会的主要任务有奥运争光、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目前的侧重还是在“奥运争光”这个方面上。
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比赛,上海选手徐莉佳在比赛中。
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帆船银牌之后,中国帆船在世界大赛上的进步有目共睹。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殷剑和徐莉佳分别夺得了两枚宝贵的金牌。
“中国的竞技帆船目前是世界准一流到二流中上的水平。”李仲一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但同时他也不讳言,“在民间帆船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据李仲一透露,在参与人数上,目前国内专业帆船运动员约有2000人,资深爱好者有5000人以上,初级爱好者则估计可超10万。
目前,国内有在协会注册的帆船俱乐部超过100家,船只不完全统计在3000艘以上。相比约20年前,全国只有十几家帆船俱乐部的情景提升很大,但距离李仲一口中一些国外城市“千帆林立”的景象,差距仍然不小。
其实,中国发展帆船运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李仲一所说,“中国的滨海水域广阔,有很多天然良港,内陆的沿江滨湖地区也可以展开帆船,这是先天优势。”
但由于不具备帆船运动的传统,国内帆船运动的普及也有一些困难。
硬件上,除了一些小型号的帆船之外,较大级别的帆船都需要专用码头,而国内很少有这些类设施。甚至不少人会花几十万去俱乐部购买终身泊位。
其次,教练员的数量也很缺乏。据2014年一项调查统计,全国专业教练仅有几十人,面向普通爱好者的基层教练也不多。
上海美帆俱乐部创始人时立宪表示,“我们一个教练带6条船,但有些俱乐部一个教练带几十个人的都有,势必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而对于很多人认为帆船是“贵族运动”,感到望而却步的现象,时立宪说,这需要帆船运动找到更准确的定位。
“我们首先定位是中产阶层,而不是‘贵族’。”
“像我们定价8000元一整个家庭的会员年卡,平时来玩普通帆船是免费的。这样把费用做到非常低。一般市民觉得是‘贵族’运动,但来了发现也玩得起。”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