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在图书馆我找回了自信”

时间:2017-10-07

  □本报记者/杨 竞

  “图书馆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找到心灵的家园和精神依靠,更给我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图书馆我找回了自信,活得有尊严。”残疾人赵凯真诚地对记者说。

  9月26日,在省图书馆阅览区域,记者见到赵凯。宽敞、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赵凯出生在沈阳市辽中区老观坨乡后老薄村的一个普通教师之家。他有5个哥哥1个姐姐,9岁那年,他和二哥三哥一样患上了类风湿病。1988年的一天,18岁的赵凯瘫痪了。常年躺在病榻上的他只有看书才快乐,但家境困难,除了买药,很少有钱买书。

  2011年,赵凯拄着拐杖来到沈阳,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省图书馆。他在图书馆读书、查资料、听讲座。赵凯说:“我对图书馆有亲近感,在这里,更坚定了一个乡村残疾青年追求文学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辽宁加快了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5年,省科技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档案馆四大文化场馆建成开放。这是一项惠及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2015年8月22日,省图书馆新馆开馆时,赵凯和他的家人倒了3次公交车,到新馆参观、读书。

  在面积500平方米的特殊群体服务中心,看到100个阅览座席,以及电子阅览区、盲文图形刻印区、无障碍电影播放室、多功能培训区等区域时,赵凯感动得流泪了。他想为图书馆做点什么。2015年9月10日,他把自己的散文集《想骑大鱼的孩子》、长篇小说《马说》和长篇纪实文学《扛住》以及他编辑的《沈阳残疾人文学》杂志捐赠给省图书馆。当年11月1日,他倡议并参与组织,由省作协、辽宁人民出版社、北方图书城和沈阳市文联、省散文学会举办“辽沈作家书会”,全省参展作家的作品都捐赠给省图书馆。这年12月2日,他带领沈阳市残疾人文学艺术群体与省图书馆联合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向省图书馆捐赠残疾人文艺作品。

  如今,赵凯在省残联主办的《辽宁残疾人工作》杂志当编辑。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作家,是中国作协会员。2016年、2017年,他两度受邀担任省图书馆“阅读筑梦·书香人生”农民工读书征文活动评委。赵凯说,图书馆让他成为生活的主角,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记者感言 一位农村残疾人成为作家,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更离不开近年来我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努力。一系列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的实施,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到广大群众的内心深处。无数像赵凯一样的普通百姓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正是我们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所在。

  • 上一篇:习惯“把问号拉直”的大山女儿
  • 下一篇:惬意采摘游 体验丰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