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做客“新华访谈”栏目,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姜冰 摄
新华网沈阳3月28日电(刘舒)沈阳提出,要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将沈阳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品质化大都市。如何让沈阳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可感可触这种获得感?3月28日,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做客“新华访谈”栏目,接受新华网专访。
易炼红表示,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做到三个“新”,即把握新要求、顺应新期待、树立新理念,并要兜民生底线,保民生之本;破民生难题,解民生之忧;抓质量提升,增民生之利。
兜底线,保民生之本
易炼红表示,“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必须将兜住民生底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千方百计兜住就业底线。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培训,实施就业援助,特别要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千方百计兜住社保底线。2017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4%和17.3%,实现“六连涨”,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低保、特困供养等贫困人口的医疗、供暖等专项救助实现全覆盖。
千方百计兜住脱贫底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全市唯一省级重点贫困县——康平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
破难题,解民生之忧
易炼红说,“沈阳和很多大城市一样,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我们始终把民生的痛点、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在解决上学难方面,通过推行集团化办学,把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教学力量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特别是弹性离校制度还荣获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在解决看病难方面,沈阳市通过公立医院改革,组建46个特色医联体,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网络,使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费用也大幅降低。
在解决出行难方面,沈阳市坚持“软硬”兼施,不断完善技术设施的硬件,同时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和措施,来使我们的交通管理更加高效,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适。
抓提升,增民生之利
易炼红指出,我们在工作中,不是就民生抓民生,而是把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放在实现全面振兴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
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我们要建设功能完善、品质一流、大气磅礴、形神兼备的大沈阳,使沈阳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升。我们现在在全力推动全域品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事业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区、公共服务中心。
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沈阳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以智能化为手段,构建全市统一的精细管理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全方位覆盖、立体式监督、高效能运转,让沈阳处处都安全,时时都干净。
在提升生活环境方面,沈阳市将开展居民小区三年改造提升行动,抓好12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提档工程,对主城区100个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全力开展“拆违控违攻坚战”,让老百姓身边的环境有立竿见影的变化。同时,力促大气环境持续改善,让广大市民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享受更多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