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7.3万大学生回流,沈阳春暖燕归来。

时间:2018-04-26

编者按

半年内7.3万高校毕业生回流沈阳;冬季求职期沈阳对人才的吸引程度位列全国第二。数据清晰地表明:沈阳正迎来从“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归来”的历史性转变!沈阳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重大命题,提供了沈阳样本、沈阳方案!

东北人才外流的困境,沈阳是怎么破解的?从今天起,沈阳广播电视台将推出特别策划《春暖燕归来——沈阳揽才兴业样本分析》,探究沈阳春暖燕归来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各方英才齐聚沈阳之时,就是沈阳加快全面振兴之日!”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多次强调,“沈阳任何时候都会敞开胸怀热情拥抱世界,都会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来客。”

“人才”二字,寥寥几笔

却是一座城市竞争转型的动力

这次,咱沈阳就拼着劲儿

誓要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

抢占高地!

去年8月

沈阳市出台“人才新政”24条

近半年吸引高校毕业生7.3万

引进博士增长115%

今年4月22日

再次出台补充意见

一个个政策大红包向海内外人才敞开怀抱

走进全国多座城市,

“三引三回”活动

一声声殷殷呼唤期待游子回家创业;

高层次人才最高补助1000万

大学生落户“零门槛”

这些做实做细、有的放矢的人才政策

让沈阳迎来“春暖燕归来”的历史性转变!

据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

在刚刚过去的整个冬季求职期,

沈阳对人才的吸引程度仅次于北京,

位列全国第二。

东北人才外流的困境,

沈阳是怎么破解的?

沈阳“人才新政”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沈阳

引人才 蓄向上之力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2017年,对标国际通行标准,沈阳营商环境排名达到全球经济体第69位的水平,一年上升23个位次;国资国企改革、“多规合一”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放管服、商事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一些积久积重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今年一季度,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预计超过5%,连续六个季度回升……

****建议在wifi下观看****

种种迹象表明,沈阳正处于生机勃发的前夕、峰回路转的拐点。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人才是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辽沈大地形成广泛共识。

2017年8月,“沈阳人才新政24条”正式发布,沈阳市人社局局长陶庆才介绍,新政分为深入实施‘盛京优才英才’集聚培育计划、切实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扎实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和建立优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4部分,共计24项人才政策,93条具体举措。

未来五年,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10名顶尖人才、30名杰出人才、500名创业型领军人才,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资金资助;对顶尖人才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

除了用真金白银彰显吸引人才的决心

沈阳还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

给出有的放矢的暖心红包:

实施大学生留沈倍增工程,吸引储备70万名大学毕业生在沈就业创业,大学生来沈阳找工作,可在“人才驿站”免费住10天,在读博士签订就业意向,每月可领2000元资助;实行中专以上人才“零门槛”落户,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实施“盛京工匠”培养工程。培养技能人才15万名、高技能人才3万名。对参与“双元制”教育培训并达到一定培训规模的企业给予50-100万元补贴。

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计划培育300名企业家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创新型企业家,给予30-250万元资金奖励。

现在在东北大学从事机器人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陈杰是山西人,在哈工大就读硕士、博士后选择来沈工作。去年,他和妻子全款100多万购买了一个97平方米的房子,几乎倾尽所有。今年,他的小目标是买一台车,而成功申请到6万元的博士生购房补贴,让他“有房有车、生活无忧”的期待提前实现:

“有效缓解了像我们这样一类人的生活负担,可以看出沈阳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不求人才为我所有,

只求人才为我所用”,

沈阳还坚持集中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

充分发挥引才智慧

借力发展、借鸡生蛋

经过去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国际软件园、沈阳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新松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四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已经成为吸引海外人才、海外项目的重要载体。

作为四大离岸基地对接海外人才、海外项目的重要平台,2018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已经进入项目征集阶段。今年大赛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等行业领域。获奖项目有机会获得创业经费10万元至20万元,对在海外取得博士及以上学位来沈创业给予生活补贴15万元,有机会获得100万元至5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

2017年,沈阳全市千人计划人才数量增长29%,长江学者数量增长40%,海外研发团队数量增长6%,全年引进博士数量增长115%。长期在沈阳市工作的外籍人才数量增长12.4%,沈阳市外籍人才存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六位。

沈阳

用人才 拓转型之路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如果带着技术来,

有没有产业基础来承接?

沈阳给出的答案是——有。

湖南人陈兴隆在美国工作学习了17年,是半导体设备工程领域的专家,曾是三星电子的首席工程师。虽然在国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还是想要为祖国的半导体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力往何处使?他把目光投向IC装备产业冉冉升起的沈阳。

今年2月刚刚入职沈阳芯源公司的陈兴隆,就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大型设备,“上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根据我以前在国外的经验,可能保守估计也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研发、设计。”沈阳基础催生的沈阳速度让陈兴隆感到惊讶:“来到芯源以后,我们经过团队一起的努力,在三个星期之内就完成了核心零部件的基础设计。我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要把我们的产品做到世界一流,能够真正地去跟世界排名第一的产品面对面的pk。沈阳的产业基础和对人才的支持力度都让我觉得对实现这个目标,有非常大的把握。 ”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如果带着项目来,

有没有产业配套来支持?

沈阳给出的答案还是——有。

陈少纯,广东人,去年被评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目前正在沈阳创业,从事呼吸治疗产品研发。他创办企业所自主研发的高流量呼吸湿化仪拿到了国内首个该类产品的注册证,弥补了国内该产品的生产研发空白。说起在沈阳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是沈阳在新型产业方面,制造基础、科研基础。

“比如说我们设备里一个关键部件要把在一个很低温的情况下又不损害敏感,这需要一个很深的工艺,我们在研发这个项目过程中,沈阳的医大一院、自动化研究所都给我们给予很深厚的技术支撑。”

人才的信心

来自沈阳的资源“给力”:

支持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创业孵化载体,按有关政策分别给予20-1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获批的国家、省、市级平台分别给予每家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经费支持。

强化人才创业贷款支持。个人、合伙经营、小企业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至20万元、50万元、300万元,并给予两年财政全额贴息。

实行人才动态支持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支持,其企业或成果在三年内实现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综合质量效益情况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奖励。

拓展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行业组织在沈举办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和科技会展等活动,对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的,给予实际支出50%、最高100万元资助。

一组数据显示出人才在沈阳产业发展中的几何效应:

2017年,外埠来沈投资企业3.6万户,

同比增长78.9%。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47家,

较2014年增长127.7%,

跃居东北首位。

沈阳

留人才 创优质环境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都被诟病:

体制僵化、机制老化

这一次,沈阳下决心

在人才领域打破“东北病”:

大胆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限。建立“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政府服务清单”人才管理服务“三张清单”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

构建差异化人才评价体系。突出产业和成果导向,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

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统一要求,不再作为职称申报和评审的前置性必备条件。

实施人才税收补贴政策。对在我市工作的领军人才以上高层次人才(含领军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依据所做贡献程度,按其工资薪金应纳税额的15%,由市财政连续三年予以补助。对在我市创业并获得盛京人才有关政策奖励的高层次人才,按其奖励资金应纳税额的20%,由市财政予以一次性补助。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对为我市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杰出人才、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的个人和中介组织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30万元奖励。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人才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我市实施转化和产业化,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先确权、后转化”工作。

不仅要有体制创新

让人才在沈阳干事创业前有奔头

还要有优良的服务

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沈阳市教育局对于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子女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就读。对于拔尖人才、高级人才,子女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根据人才意愿和实际情况就近统筹安排。

市卫计委开通了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确定了市属10家三甲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就医开通诊疗绿色通道,享受优先诊疗服务。为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开展免费体检工作,体检经费由财政全额予以保障。

既解后顾之忧,又筑发展之基!

从外地回沈创业的杨羚,要到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因有事耽搁,赶到时已近中午。“证件送来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之后办事的人员还是耐心地帮我们把所有的证件都审核完了。”本以为要等到下午才能办,但办事人员给了她一个惊喜。

如今,沈阳各级政务服务窗口中午设有值班窗口,周末也能正常办理,两千六百四十七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切实做到审批环节最简、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效率最高。

对投资者、市民提出的事项,沈阳市要求:必须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一扫过去办事必须求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2017年,对标国际通行标准,沈阳营商环境排名达到全球经济体第69位水平,一年上升23个位次。“坚持从企业和群众需求侧出发,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谈到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沈阳市市长姜有为这样表示。

“沈阳不是简单的给钱给政策抢人,而是用环境吸引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 ,一直关注东北振兴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如是评价。

海纳百川,精英荟萃。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地处东北地区的沈阳,

对这一重大命题

作出了清晰而深入的回答,

提供了沈阳样本、沈阳方案。

我们期待和你一起

建设幸福大沈阳!

  • 上一篇:“为爱助跑”辽沈媒体志愿联盟公益跑活动蓄势待发
  • 下一篇:8个京沈对口合作重点项目 在沈阳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