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本溪市平山区千金街道发现一处古代铜钱窖藏。经专家认定,窖藏为金代遗存。窖藏中的铜钱重量共约550斤,数量近7万枚,以北宋铜钱为大宗,共26种。
千金沟铜钱窖藏中,同一时代的铜钱,有大小、轻重、成分、质料、版别、钱面文字、钱背符号等等诸多区别,均可作为分类依据。
若按时代和钱文分,则有45种——汉:五铢;隋:五铢;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五代:乾德元宝、周元通宝、唐国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庆历重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祐重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祐重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南宋:建炎通宝、绍兴元宝、淳熙元宝;金:正隆元宝、大定通宝。
千金沟铜钱窖藏的特征,一是铜钱品种繁多庞杂,从汉至金,跨越了千年历史。二是虽为金代窖藏,但北宋铜钱为最多,金代铜钱却数量相对稀少且品种单一。
从窖藏铜钱的种类看,以南宋“淳熙元宝”或金“大定通宝”的铸行年代为最晚。“淳熙”为南宋孝宗年号, 从公元1174年至1189年,“大定”为金世宗年号,从1161年至1189年,由此可见,窖藏的埋藏时间应当在金世宗(1161—1189)与金章宗(1190—1196)之间,或者更晚,窖藏应属金代晚期遗存。
金代铜钱窖藏形成的原因,综合学界观点而言,一是金朝失败的货币政策,二是金朝晚期的动荡形势。
金建国后,经济日渐发达,铸钱缺铜严重,统治者发行纸币交钞来缓解钱荒。金中后期,铜币作为稀缺金属的本体价值进一步放大,史料载,金大定五年,宰臣奏“民间钱所以难得,以官豪多积故也”。千金沟铜钱窖藏可能是此时所埋。金代晚期,因着形势动荡,铜钱的主人选择离开家园,将家中的铜钱深埋土中。奈何一去,终未回还,这缸铜钱在地下也就埋藏了近千年。
金代铜钱窖藏中金代铜钱相对较少,宋钱等旧钱相对较多,其历史成因,学界亦多有讨论,概言有二:一是金初沿用唐、五代、宋钱等旧钱,金本国铸造铜钱数量较少,另一个因素是金国内严重缺铜,曾多次颁布禁铜令,铜钱铸造受到极大限制。二是金在战争和贸易中获得大量宋钱。上述种种,皆成金国货币主要来源。
铜钱上的文字书法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性,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元丰元年(1078)始铸的元丰通宝,版式较多,其中隶书钱文相传是苏轼手迹。有趣的是,宋代有皇帝亲自书写钱文,在历史上不多见。宋太宗本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书写钱文的第一人。宋代“对文钱”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都极其宝贵。
再如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铸的圣宋元宝、崇宁年间(1102)始铸的崇宁通宝、钱文均为宋徽宗赵佶所书。
宋徽宗的书法“瘦金体”,别具一格,开宗立派,影响深远。女真人虽然创造了文字,但是铸造铜钱却采用中原通行的“年号钱”,钱文使用汉字,这也反映出金代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