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牵住放管服改革“牛鼻子”
山东提前完成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二分之一左右、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目标
□记者 张春晓 报道
本报济南讯 5月5日,山东确定2017年第一批削减37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至此,山东已分11批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01项,提前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二分之一左右、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的目标,基本建立了“四张清单、一个平台”政府权力运行体系。
近年来,山东紧紧牵住放管服改革“牛鼻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放”这篇大文章上,我省着眼于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三个削减”,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削减行政权力——2013年以来,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由7371项精简到4076项,压减了44.7%;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由平均6543项精简到3818项,压减了41.6%;县级由平均4842项精简到3670项,压减了24.2%。
削减市场门槛——制定出台优化市场环境30条意见,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推动“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五证合一”改革后,企业办理工商登记营业执照只需向工商部门提交1套材料,最多3个工作日或立等可取。
削减收费项目——2011年至今,累计取消、停征、减征或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61项。自2017年1月1日起,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取消,提前两年完成目标。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更需注重放管结合。我省在部门责任清单中,逐项或分类建立了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其中,省直部门建立监管制度539项,市级平均489项、县级平均302项。
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截至今年3月底,省级41个部门单位已制定公布随机抽查事项572项,市县两级开展随机抽查工作37万余次,年底前实现双随机抽查全覆盖。同时,扎实推进信用监管,健全“一网三库一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黑名单”。截至2016年12月,全省累计限制约45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高铁票等车票,对食药领域14家涉案企业、9名责任人实施行业禁入。
针对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问题,我省整合组建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乡镇(街道)全部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省公安厅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司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的侦查总队,17市、122个县(市、区)设立了食药环侦支队(大队),山东省近年来侦破食品药品刑事案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是当前一个重点。围绕解决群众“办事难、办证多”等问题,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优化服务改革。59个省直部门单位编制公开公共服务事项608项,市县乡三级将于5月底前公开。
持续削减繁文缛节,省级精简审批条件220余项、申请材料400余项,减少市县初审环节190余项,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创新推进联审联办,在全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全面实行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优化审批流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35个有行政许可权的省直部门实现一个处室管审批,17市、13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政务服务大厅。
我省还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并与市县互联互通,实现了行政许可事项“一张网”办理和政务服务“一号注册、全省漫游”,形成了“一站式、一体化、一张网”的政务服务格局。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行政许可申请41.3万件,网上申请34.9万余件,占84.5%,按时办结率达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