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0日讯把准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2021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为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山东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表”。山东如何聚力攻坚,寻求突破与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落实。
闪电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山东各地已陆续开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的“进度条”。
“京沪会客厅”干货满满,成果丰硕
2月6日,山东省两会刚闭幕,省会经济圈“一圈同城共建共享”推进会议暨第二次联席会随即就在“京沪会客厅”拉开帷幕。马不停蹄的节奏和悉数到场的省会经济圈七市主要领导班子,都可见“这件大事”的特殊与重要性。
省会经济圈以济南为核心,与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周边6市组成,面积和人口占山东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区域板块之间,承接产业转移和做强北方经济的重任。
从之前单线城市的联络合作,到七市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围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取得的进展、下一步打算和重点工作一目了然,这一点让与会人员普遍感觉“干货满满,成果丰硕”。
图/2月6日,“一圈同城共建共享”推进会议举行,省会经济圈各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省会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合作协议》《省会经济圈民生事项共建共享合作协议》《省会经济圈投资促进携手联动合作协议》《省会经济圈投融资平台共建共享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省会经济圈之间的各领域合作走得更实。会上还审议通过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其中,3为双招双引三大行动,6为2021年推动实施的“六大工程”,9为实现“九个一”目标。从推进七市联动的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工程,再到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共享、社会保障联动提升等,《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将实实在在给七市市民生活和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发展战略带来利好。
“东强”“北起”,“强省会”争进位、再提速
继2018年提出“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之后,2021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落地。为充分发挥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三五”时期,济南市谋划推动实施了多项重大活动、重要事项、重点项目,从基础设施,到营商环境,再到民生福利,一系列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老百姓“可感可知”。
2021年,志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济南起步更早,力度更大。
覆盖范围2300平方公里、完善CBD奥体中心区、 打造城市新中心……继2020年11月“中优”方案出炉后,济南城市发展新格局中的“东强”——近期重点打造片区和项目行动方案于2月6日面向社会公布。根据方案,“东强”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既是金融商务集聚区和对外开放新高地,还是科技创新策源地、智造济南主阵地。充分释放“东强”发展潜能,持续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方案还提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资本产业,建设“人才特区”、国际社区,筑巢引凤揽人才。
省会“北起”也在全面起势。2月7日上午,济阳区2021年春季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7家企业与济阳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百亿元。作为承担济南“北起”使命的“主战场”,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济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签约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打造提升了一批园区载体,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增幅居济南全市第一;“四新”投资占比、高新技术产值等重点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往年、明显高于预期、明显高于济南全市平均。这份优异“答卷”,为济阳在2021年乃至“十四五”时期更好担当省会“北起”使命,积攒了十足底气、蓄满了强大力量。
狠抓项目落地,青岛十区市“忙年正酣”
今年省两会期间,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参加青岛代表团审议时表示,2021年青岛将重点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乘势而上,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
紧扣15个攻势和13条重点产业链狠抓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月7日下午,赵豪志在主持召开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时再次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找准突破口,铆足劲抓重点项目的落地、落实。
2021年开启只有月余,“落实”已成为青岛这座城市沉甸甸的关键词。青岛市委、市政府早早就将2021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实际上就是工作落实年、成效凸显年。据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印发“攻坚突破年”项目调度督导工作方案,加强调度督导全区项目推进,跟踪协调问题解决;崂山区围绕总投资1800亿元的200个重点项目,全力以赴抓落地、抓开工、抓投资,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平度市对签约的每一个项目压实部门、镇街及具体责任人责任,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继续做实“顶格交办”“顶格推进”“顶格调度”常态化体系,加快项目落地开工……青岛正用成色十足的项目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免费通行、票价减免,这两件民生实事滨州已落地
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突破见实效。其中包括,从今年起,年满60周岁的人员,不分国籍地域,在鲁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政策。
闪电新闻记者从滨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了解到,自今年2月开始,滨州黄河公铁大桥、青田黄河浮桥、滨州黄河浮桥已免收滨州籍(鲁M)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车辆通行费;同时,各县(市、区)至滨州主城区的20条城际公交线路票价在现行票价基础上减免50%,60岁以上老年人、伤残、现退役军人免费乘车,未成年人半价乘车。滨州籍小型客车实现免费通行后,将极大缓解北镇黄河大桥的通行压力,增强滨州主城区吸引力,促进黄河两岸经贸往来;城际公交票价的减免则将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更加方便周边县(市、区)群众到滨州主城区购物、就医等活动。
临沂“果蔬粮油”全链条融入长三角“菜篮子”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一批特色产业培育方案,打造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0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两会”代表委员们据此集思广益。省人大代表、山东先禾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智建议继续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借助互联网、区块链和物联网,将高质量农产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农业增收增值做出贡献。
这条建议,仿佛为山东临沂量身打造一般。
作为山东的“南大门”,临沂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紧密相连。同时,临沂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拥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山东南菜园”等多项品牌称号。
“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这句话在上海已广为流传,春节期间更是如此。近年来,临沂通过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精准化供应长三角市场,“上海点菜,临沂种菜”成为全新的农业模式。从地头到餐桌仅需6小时,快流通让“产自临沂”更“鲜”抵达长三角。随着产业供给链条不断延伸,临沂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美誉度、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
“下一步,计划利用3年时间,每年打造100个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在长三角中心城市授权开设100家‘产自临沂’的直营店,全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等直供基地。力争到2021年,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0%以上;到2022年,构建主要特色农产品在长三角中心城市稳定的产销体系,扎实走好乡村振兴‘三步走’。”谈到2021年和今后的打算时,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思路清晰、踌躇满志。
图/借助标准化种植、畅通的物流和全链条销售模式,临沂蔬菜正成为长三角餐桌供应的“大后方”
“智者智城、职选滨州” 2021云招聘在滨州重磅开启;“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为助力日照市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扩大消费、全力稳定外贸进出口,威海市力争实现2021年首季“开门红”……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宜早不宜迟,更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全省上下正乘着省两会的东风,奋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一步一个脚印将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贺晓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