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智库专家看山东丨杨红生:坚持全域布局 实现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2-21

编者按:

2月1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锚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在新征程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站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门槛回眸,山东的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新的一年,如何铆足牛劲牛力,实现强省突破?即日起,闪电新闻推出“智库专家看山东”系列报道,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0日讯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十三五”期间,山东坚持陆海统筹,科学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加快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其中,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环境保护、生境修复、资源养护和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等多元目标的有效途径。截至2020年底,山东已建设海洋牧场7.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4个,占全国近40%。

杨红生说,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占全国的1/6,发展海洋牧场的地域优势明显。《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明确,力争经过3年试点,海洋牧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海洋牧场相关领域,山东集聚了全国约1/6的院士、近1/3的科技人才,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20余所省级以上科研教学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等一百个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海洋牧场创新资源优势明显”。杨红生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山东省在海洋牧场方面拥有完整的上、下游链条,具备成熟的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了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涉海企业几百家,凸显了产业规模和聚集效应。

杨红生进一步分析说,目前海洋牧场建设还存在着宏观布局的科技支撑薄弱、生境营造与调控技术水平不高、生态效应认知及利用手段匮乏、能源与环境保障能力不足、多元融合与立体开发模式缺乏等瓶颈。对此,杨红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杨红生看来,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全域布局。坚持陆海统筹,从近海和内陆水域“全域型”保护和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在大型海湾,打造陆海统筹、大空间格局的海洋牧场现代升级版;在岛礁海域,拓展岛礁保护、渔旅融合的海洋牧场战略新空间;在河口滩涂区域,构建集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浅海生态牧场于一体的海岸带生态农牧场;在内陆水域,启动以鱼养水、资源养护的水域生态牧场探索新试点。在不断提升海洋牧场环境保护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撑“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技术先导。杨红生进一步解释说,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和重大科学问题,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作用,为海洋牧场科学选址、规划布局和综合管理提供参考;重点突破“全域型”海洋牧场人工生境的系统化精准构建技术,提升人工鱼礁的亲生物性能,实现海草床、牡蛎礁、海藻场等典型渔业生境的有效恢复;构建适宜不同海区特点的食物网结构优化体系,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针对经济生物行为特性,开发工程化、机械化、智能化采捕装备。杨红生建议,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型”海洋牧场“科学选址-生境营造-资源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技术体系,实现新理念、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突破,支撑海洋牧场科学有序发展。

杨红生认为,必须强化模式创建,融合发展。在他看来,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实施海洋牧场与新能源、海洋牧场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集能源供给、监测保障、渔业生产、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岛”智慧平台;在保障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波浪发电、休闲垂钓、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三产融合、渔能融合、渔旅融合等发展模式,探索建设水上城市综合体,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提供陆海统筹方案,实现现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闪电新闻记者 赵宇光 报道

  • 上一篇:实干为先勇担当 即墨法院以奋斗姿态开启新征程
  • 下一篇:478万济南春节惠民消费券今天中午12点开抢!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