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从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看山东省图书馆的“云衣裳”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2月21日,正月初十,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消息,邀请市民和游客于2月26日也就是正月十五上午,到大明湖畔的山东省尼山书院,参加有奖猜灯谜、新春射花灯活动,欢欢腾腾闹元宵。正月十六上午,根据报名预约,邀请15个亲子家庭,前往参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亲子文化活动。
每次举办这样的活动,现场参与的名额很快就会被预约一空。当然,预约不到也不用遗憾,还可以通过山东省尼山书院数字化服务平台,获得身临其境般的美好体验。
山东省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让之前的很多不可能,成为眼前可以触摸的现实。
特色“数据流”
今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平台连续推送7期高水平的讲座,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一期,“山东省图书馆”微信视频号同步上线。
讲座内容都很有吸引力,主讲人也都是高水平专家。其中,6期“历史上的地标——故宫系列”精彩讲座,分别由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担任主讲人,围绕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和影响、从紫禁城宫殿看皇权文化、故宫文物医院、清宫过大年、图说紫禁城中轴线古建筑、紫禁城匾联文化等内容和主题展开,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细细了解关于紫禁城那些传说中的“神秘”历史和文化。
正月初七最后一期,著名军事专家李杰以《大国重器——中国航母》为题,生动讲述了“大国重器,没你不行”的故事。
这7期节目,是山东省图书馆从品牌文化活动“大众讲坛”系列讲座中精选出来的。“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齐鲁晚报联合重点打造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活动,从2006年3月至今,已经举办了400余期,受众达数万人。其间,还曾经荣获过全国“群星奖”。
在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大众讲坛”的讲座内容,已经被纳入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项目。
让书香随时相伴。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介绍,省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整体框架包括山东民俗民间文化系列、山东历史与传统文化系列、山东红色文化系列、山东海疆文化系列、特藏及地方文献数字化等五个板块。“省图和各市图书馆积极参与特色资源建设,合计自建资源库20余个,视频及动漫资源近300集,数据容量约12.5TB。通过‘山东文化记忆’网站进行发布并全省共享。”
应用“分众化”
正月十五上午,在山东省尼山书院,除布置300条灯谜供市民和游客有奖竞猜外,还邀请济南本地的传统弓爱好者和奎虚射圃公益课堂的学生一起,举办小规模传统弓射箭比赛。
正月十六的亲子家庭文化活动专场,则通过“华服汉礼”“传统课程”“传统手工体验”等板块活动,利用体验汉服和传统礼仪、制作醒狮灯笼,让他们领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的风采。
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省尼山书院都会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体验活动,其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的形式设计、趣味十足的体验过程,都颇受参与者称道。
尼山书院建设是我省数字文化应用服务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山东公共图书馆界拓展社会化功能的一项创新之举。在书院建设方面,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图书馆+书院”模式覆盖全省:包含1个省馆、17个副省和市级馆、130多个县馆都建有规范化的尼山书院,2万多个乡镇、村及城市社区分别建有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讲堂。作为对口帮扶地区,目前已在新疆喀什建成了3个尼山书院。
线下,尼山书院常态化开展文化专题公开课、新六艺体验、文化展览等活动,还建设起数字文化体验馆。
线上,则建设起包含网站及微信平台的尼山书院数字化服务平台,服务源包括国学经典有声读物18400种,国艺学堂包括视频及电子读物12000部,国学讲座1300部。
我省的“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万里海疆、万里书香”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也都是数字文化应用服务的亮点。前者通过专门开发建设的一套数字化阅读服务体系,面向全省67.3万视障群众开展数字文化服务。后者则通过探索分类、分众模式,为海疆沿线群众提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
以后者为例。我省海岸线长达3300多公里,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可想而知。经过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场所,逐步形成了社区模式、海岛模式、渔港模式、警营模式、企业模式、景区模式、海上模式等多种服务模式。
刘显世介绍说,环境条件的限制,带来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尤其是偏远的海岛,以及在茫茫大海中进行渔业、养殖业等生产作业的人员,长期以来较难获取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另外,长期戍守海岛边关的海防驻军、边防干警,外来的游客,也都应当是重点考虑的服务对象。“正是因为服务场合和服务人群的多样,要求我们的海疆数字文化服务实行细化的分类服务和分众服务,因此也形成了我们海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多种模式并存的特有现象。”
乐享“文化云”
2月9日,省图书馆发布消息,春节期间,山东省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学会举办系列活动,推送国家图书馆优质资源惠及全国图书馆和读者,并公布了网址、链接地址,内容包括2021“赏春意 品书香 暖万家”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100场等。这项活动旨在凸显我国公共图书馆对于文化惠民的重要意义,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重点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边疆(海疆)数字文化长廊等。
山东多年来实施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面,早在2010年,山东就成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一站双网三平台”技术服务模式,实现创新并获文化部创新奖。运行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发完成,并在5个省推广。运行管理体系成果获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先后在全省建成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8000余所,近两年在海岛渔村建设新型的数字文化驿站200余个。
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建设方面,我省积极与国家公共文化云进行对接,制定《市、县(区)公共文化云操作指南》和《山东公共文化云接口对接规范》。推动48个市、县(市、区)建成山东公共文化子云,228个市、县公共文化场馆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完成注册。省图书馆利于山东公共文化云举办青少年读书故事会、读书朗诵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少儿诗词诵读大赛等线上大赛,在微信订阅号开设“每天一本小人书”专栏。全省利用公共文化云发布活动1160余次,开展云直播160余场。
省图书馆的移动与自媒体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2012年1月正式开通的山东移动数字图书馆,通过后台功能强大的云共享服务体系,提供近5亿条的元数据检索和40TB的资源共享。目前,月均点击量达174万次。
刘显世介绍,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包括基层服务管理、服务体验、服务效能、资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经费和保障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尚需不断探索解决办法。例如,在基层服务管理方面,实施主体主要是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由于摊子大、地域广、站点多、情况复杂,“两馆”还是有些勉为其难。基层站点如何保证运行和服务质量?资源服务如何有效向基层延伸?“目前,社会化合作、部门协作,借船出海,撘第三方便车等,都是可借鉴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杨凡、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