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一个数字背后的巨变①|16.9亿吨!山东做好港口一体化“大文章”,当好海洋开发“主攻手”

时间:2021-03-07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站在“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的节点上,山东的发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即日起,齐鲁网·闪电新闻策划推出“一个数字背后的巨变”系列专题,透过一个关键数字,深度剖析山东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的路径、模式和成果,一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百姓生产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6日讯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要求山东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和发力方向。

整合全省港口,港口经济增速领先全国;加快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修复初见成效……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建设“海洋强省”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陆海统筹,制定实施《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举措,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海洋经济屡创佳绩,海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国经验”惊艳世界

数据显示,山东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中国海岸线的1/6。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近陆岛屿296个,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巨大,而港口就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纵览山东辽阔绵长的海岸线,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和日照港7个市级港口鳞次栉比排列。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个港口年吞吐量均居全国港口前十位。而且,山东沿海港口处于“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既是我国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省稳外贸、保畅通、促增长的物流大通道。海洋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00亿元。

虽然数据拿得出手,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却存在分散化运营、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资源缺乏高效集约利用等痼疾,山东的港口现代化发展一度显得老态龙钟。

如何将“家门口”的传统港口,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运输枢纽?山东省委、省政府强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于2019年8月成立了山东省港口集团,原有青岛、烟台、日照、渤海湾四个港口成为省港口集团全资子公司,推动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一条“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加速形成。

在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当下,整合与一体化发展沿海港口,让区域港口之间的关系,逐步由相互竞争转变为抱团发展,山东“向海图强”拥有了强有力的支点。

2020年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完整运营年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港口业务普遍遭受重创的大环境下,山东港口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全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逆势增长7.5%、6.5%,山东港口也成为全球首个14亿吨大港。

港外过大年,港内夺高产。今年春节假期,山东港口青岛港货满船多,各大港区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工作场景。与车水马龙、人声迭起的传统港口不同,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偌大的码头杳无人影,生产作业却如行云流水:自动化桥吊如同力大无比的变形金刚,从来自全球的货轮上高效有序地搬运着;高速轨道吊在堆场上往来穿梭,自动导引车智慧灵动,数千个集装箱或装或卸,快速精准……

这个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2017年运营以来已经6次刷新自己创造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2013年10月,青岛港成立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2017年5月,历经3年磨砺和突围,由“连钢创新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创造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的最高效率,为世界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2020年12月,中宣部授予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自力更生、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

“今年是牛年,我们要像‘拓荒牛’一样,在自主创新创造、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张玉龙在春节里许下宏愿,“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加快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研发建设进度,实现智慧化港口建设新突破;加快研发新一代智能生产指挥控制系统,不断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创造更多‘中国经验’。”

图/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货轮在装卸外贸集装箱

五年来,山东省沿海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补充的沿海港口群发展格局,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综合实力居沿海省份前列。

2020年,山东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91万标箱,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73亿吨,同比增长5.2%,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进一步巩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地位。

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建设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枢纽,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港产城深度融合,港口经济正日益成为山东海洋强省版图上的一块重要拼图。

进入2021年,山东港口也站在了新起点。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表示,下一步,山东港口要加大智能港口、智能码头攻关力度,率先制定并推广自动化码头标准,积极研究试用新一代空轨技术,始终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造好“大国重器”,海洋开发迈向更深更远

“海洋经济是一个大概念,一、二、三产业皆有所涉及。”在不久前结束的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人大代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建议,加强统筹规划,有效促进海洋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制造等传统海洋产业发展,巩固现有产业优势。

据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代表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

图/世界最大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

近年来,山东省加快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主攻海洋核心装备国产化,支持“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大国重器建设;在深海技术装备领域,蛟龙号、向阳红01、科学号以及海龙、潜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装备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广度和深度;实施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等关键装备制造工程,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成功承担了国家南海可燃冰试采任务,将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武船集团顺利交付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成功交付的中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推动海上养殖从近海向深海加速转变。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十三五”期间,山东已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

“十四五”新征程扬帆起航。作为山东省海洋产业体系的新兴战略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正在走向1000亿元层级。一连串山东造“大国重器”劈波斩浪,已成为山东经略海洋战略的闪亮名片,必将为海洋强省建设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报道

  • 上一篇:2月份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1.15亿吨、222万标箱 同比增长均过10%
  • 下一篇:两会观察|突破求新的力量:素描120分钟直播中的“山东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