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9日讯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提出,建议高度重视并支持医院建立和推进淋巴瘤专科建设。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常见肿瘤,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在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列第七位,并且呈增长趋势。但与其他肿瘤的诊断相比,淋巴系统疾病异常庞大、复杂,远比肺癌、胃癌的病理复杂,需要包括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以及PET-CT等多项检查才能做出精准诊断。数据显示,欧洲顶级淋巴瘤专家的淋巴瘤病理诊断准确率仅有70%-80%。在我国的淋巴瘤患者中,有部分人表现为颈部肿块,选择到普外科就诊;有部分人表现为腹部肿块,选择到腹部外科或者消化科就诊;还有的患者,肿块表现在皮肤、骨骼、肺部、肝脏、脾脏、脑部、鼻子甚至眼睑、眼球等,因此患者初诊经常分散在各个科室,诊断十分困难,更有43%的淋巴瘤患者曾遭遇过误诊,51%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方得以确诊。
除此之外,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和自我管理不到位、随访脱落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与生存预后。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201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8.4%,远低于韩国的52.5%、美国的68.1%、日本的57.3%。这与国外推进的淋巴瘤专科建设有密切关系。比如,在美国,血液疾病病理学早已从病理学科中细分出来,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再比如,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有两个病理科,一个为“病理科”,另外一个为“血液病理科”,专门诊断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淋巴瘤患者在采用标准治疗后,临床治愈率最高可达70%。但目前我国开设淋巴瘤专科的医院屈指可数,亟待从顶层设计上系统化推进淋巴瘤专科建设,推动患者就诊引导、规范化诊疗、康复期随访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患者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主要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并支持医院建立和推进淋巴瘤专科建设
大部分肿瘤强调“早诊早治”,但淋巴瘤早期症状隐匿、亚型复杂,癌细胞可随淋巴系统和血液扩散到身体任何部位,且能在任何年龄发病,因此淋巴瘤又被称为“沉默的癌症”。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支持医院淋巴瘤专科建设,考虑成立全国管理指导机构,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各方面,助力医院建立从公众宣传到早筛、就诊引导、规范治疗再到康复的一体化全流程诊疗体系。
二、加大淋巴瘤诊疗专科医生的培养力度
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对医生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淋巴瘤的诊治包含医院管理、病理专科、肿瘤科、血液科、护理科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建议强化淋巴瘤全程管理,加强医生队伍能力建设,培养专科化的淋巴瘤治疗人才、病理学人才、护理人才等,搭建认证质控体系,全面提升淋巴瘤的全程诊疗水平。
闪电新闻记者 周迎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