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日讯在日前揭晓的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中,山东农业大学找到“小麦癌症”克星位列其中。成绩的背后,是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孔令让教授和他的团队二十年磨一剑的不辍求索。
赤霉病俗称红穗头、烂麦穗,一旦发病,基本不可治,又被称作小麦癌症。赤霉病不仅会让小麦减产毁质,它产生的呕吐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级致癌物,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难题。
“赤霉病可以导致20%到30%的减产,严重的时候可以高达50%到60%,甚至颗粒无收。我们国家是受害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近30年来平均发生面积每年是6000万亩,也就是占咱们国家小麦播种面积的大约1/6。”孔令让教授告诉记者。
但由于致病机理复杂、抗源稀缺,目前全球都没找到赤霉病的有效防治办法。2000年,孔令让团队发现小麦的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
要想搞清长穗偃麦草为什么能抗赤霉病,关键是要定位到它的抗病基因,但基因定位犹如大海捞针。
“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就做过几十万次,筛选重组单株3万多次,这三万个每一个都要对,无论是它的基因型还是表型,如果错一个整个工作就都毁掉了。”孔令让团队成员王宏伟说。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之所以能够坚持二十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团队有一种家国情怀在那儿。”
经过持续20年的研究探索,孔令让团队最终成功找到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通过远缘杂交将其转移到小麦中。这一重大突破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孔令让团队成员孙思龙介绍:“这个材料是包含我们的抗赤霉病基因,小麦穗部发病非常轻微,而这个材料不包含我们的基因,可以看到它整个穗部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病害。”
目前,携带Fhb7基因的小麦新品系已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表现出稳定的赤霉病抗性。
孔令让教授说:“编号叫山农25333的一个品种,已经完成了两年的预备实验、两年的区域实验,并且在去年进入山东省的生产实验,不出意外今年可以在山东省审定,然后我们就可以在山东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从而保证我们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
闪电新闻记者 孙娟 李锋 王渌 实习记者修筱琛 泰安台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