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没有红,没有绿,眼前只有一片灰黄……”这段文字摘自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她用“一片灰黄”描述了心底深处的感受。有人说,农村留守儿童是城乡二元体系下产生的“制度性孤儿”,他们虽有父母却长期分离,无法相守。全国妇联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这意味着全国每5名儿童中,就有1名留守儿童。省人大代表卢若波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由隔辈亲人抚养,部分托付给亲戚朋友,由于受到亲情缺乏、监护不到位、教育跟不上等因素影响,他们往往行为不规范甚至越轨,或是成为不法分子抢劫、侮辱、勒索、拐卖的对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与外界接触,幼小的心灵缺少温暖和关爱,在成长中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省人大代表韩丽萍直言,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及经历,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这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韩丽萍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培育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安全功能和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阵地。她建议,要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发挥民间社会力量的作用,培育社区留守家庭互助小组和留守儿童互助小组等各类组织,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的社区安全感、强化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尽管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社区中的组织、服务以及社会网络等支持力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家庭不完整或监护能力不足导致的儿童发展问题。卢若波则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让一些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从事到留守儿童教育中来,在物质和荣誉上向这些工作者倾斜,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暖而贴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他建议开展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摸底排查,掌握他们的健康、技能等情况,引导体质好、有责任心的老人、妇女为留守儿童之家提供服务,让孩子们得到更多体贴。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频发的情况,韩丽萍建议尽快建立三级预防机制,着力提升家庭和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具体来说,事前一级预防机制就是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和农村及社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发生;事前二级预防机制就是要主动筛选高风险家庭,积极帮助高风险家庭处理困境,全方位监控高风险家庭留守儿童异常现象;事后三级预防机制就是村、社区建立相应的紧急通报系统,协助留守儿童处理各种创伤反应以及帮助他们向相关机构请求协助。韩丽萍表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纽带无可替代,保护留守儿童还需制定法律法规对监护人的监护资质、监护责任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感。同时,还要全面加强学校的监护。首先,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制度,围绕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其次,建立全面完整、动态管理的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学业困难、经济贫困、表现不良的留守儿童。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编写适合农村地区的安全自护读本,各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教学,并作为学生考核的内容之一。韩丽萍说,我们需要遵从“儿童优先”、以儿童为本、儿童最大利益、兼顾普及性福利服务与选择性福利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针对留守儿童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所有涉及到留守儿童福利服务的相关内容和必要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同时,每部具体的法律法规都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措施配套,既要明确福利内容,还要细化各方职权。
本报记者 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