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塑料大米”成本比大米高 现场实验破除“塑料大米”谣言

时间:2017-05-19

本报讯(记者何玉梅)近日,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男子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中的配文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假大米?我们每天吃的大米是塑料袋做的?”视频震惊不少网友,并引起广泛转发。这些近乎于黑科技的“打假”视频,无不让人感叹食品造假已到了逆天的地步。难道塑料制作的大米,真的看不出来、闻不出来,甚至煮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吗?5月18日,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协调处、食品流通处联合省城权威媒体记者走进某大型超市,现场用实验验证食用大米与塑料半成品颗粒的区别,来破除网上盛传的“塑料大米”谣言。在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代表在超市随机抽取了普通大米样品,与从塑料制品公司带来的塑料半成品颗粒样品一份进行比对,通过现场眼看、手摸、鼻闻、水泡、水煮等步骤,带领消费者走近事件的真相。从外观来看,塑料半成品颗粒呈圆饼状,米粒呈纺锤状或圆粒状。手摸,塑料制品和大米也有本质区别。鼻闻,塑料半成品颗粒没任何味道,而大米有谷物的清香。取适量样品投入水中,塑料半成品颗粒漂浮在水面,大米则沉入水中。取塑料半成品颗粒入电饭锅煮半个小时后,外观没有任何变化。通过五个步骤的辨别,太原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一致认为,网传视频中凭借外观断定有所谓的“塑料大米”的说法不成立,“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大米每千克则在5-10元之间。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又怎么会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据悉,此次活动,是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破除“塑料紫菜”谣言后实施的又一项实验破除网络谣言的具体举措,也是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又一创新举措。

  • 上一篇:多科室通力合作心衰产妇“母婴平安”
  • 下一篇:省城公办幼儿园招生大幕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