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30年,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加科学,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日前,《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发布,为我省农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时间表,画好了路线图。
我省农业被划分为三大发展区
汾河谷地、忻定盆地、上党盆地优化发展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适度发展区;东西两山生态修复保护发展区……根据规划,我省农业被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三大区域,我省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其中,优化发展区主要包括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市汾河谷地及忻州、长治、晋城等市盆地区域,这是我省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但也存在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我省将在确保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前提下,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汾河平原重点布局优质高效粮食、水果、设施农业和家禽产业。上党盆地重点布局优质杂粮、中药材和生猪产业。适度发展区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太原等5市36县(区),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该区域干旱少雨,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粮经饲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劣的状况依然存在。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养定种,立草为业,大力发展草牧业和粮改饲,推动粮经饲统筹和农牧结合,着力把雁门关区建设为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的样板区。保护发展区主要包括晋中、阳泉、长治、晋城等市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及忻州、吕梁、临汾等市吕梁山低山丘陵区,重点治理区涉及42个县(市、区)。东西两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区域虽然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生态十分脆弱。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让耕地、草原等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突出太行、吕梁山区重大生态修复治理,以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为主线,推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相结合,重点发展优质杂粮、干鲜果和中药材。到2020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退化面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农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到2020年,我省完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1900万亩,全省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据了解,我省农业立地条件差,境内80%以上是山地丘陵,耕地占补平衡尤其是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全省耕地地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的耕地占到总耕地的一半。根据《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我省将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禁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和“占优补优”,守住全省耕地保护红线,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我省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重点加强大同、忻定、晋中、晋南、上党五大盆地耕地质量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当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作为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粮食主产大县为重点,集中开展土地平整、田间排灌、小型水源、田间道路、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设施等建设内容,使田、土、水、林、路、技、电、管等方面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要求的标准,实现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目前,我省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高达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9.1%。据了解,高强度、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农林、农牧复合生态系统亟待建立。我省草原超载过牧问题依然突出,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生态系统退化,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规划提出,我省将继续推动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重点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和通道沿线荒山实行造林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依法保护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健全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到2020年完成营造林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我省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将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的发展模式,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林草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度。另外,我省将实施生态草地恢复、天然草地保护工程,恢复土石山区、水源涵养区、重点水系区、生态脆弱区和“三化”严重区的草地植被。加强对我省现有的十大片山地草原类草地和十大片山地草甸类草地进行综合保护。
本报记者 许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