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省九三学社议政建言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文明建设——文明之花扮靓贫困乡村

时间:2018-05-24

乡村文明是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省贫困地区乡村文明建设现状如何,有什么突出问题,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文明建设?省九三学社就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了让“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竞相绽放,我省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突出风貌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突出生态环保建设绿色乡村,突出文化引领建设文明乡村。我省把特色风貌整治作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并、拆、改、建”为主要途径,确保达到“四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街巷亮化、环境美化,实现“四净”,庭院干净、道路干净、街巷干净、公共场所干净,大力开展“四整治”,杜绝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精心打造文明整洁、美丽宜居乡村;继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省各地市都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等。同时,突出文化兴盛,着力传承发展提升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现代文明要素提升传统乡土文化,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让优秀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目前,我省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整体实现了全覆盖。

“尽管乡村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但我省贫困地区乡村受财力弱、基础差、欠账多、观念陈旧、陋习难改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明建设距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省九三学社参加调研的工作人员说。调研中,发现了我省乡村文明建设的不足和困难:

农村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省贫困地区普遍农业生产能力弱,科技含量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产业化程度不明显,缺乏支撑力。政府引导下的特色产业正在起步阶段,且存在同质化现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待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低、覆盖面窄。乡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脱离实际。离县城较远村庄的垃圾不可能转运到县城处理,仍是就近沟里填埋,填满后再铺3-4米黄土做耕地。污水集中处理各地差异明显,处理不到位。我省大部分贫困山区缺水,且没有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就地泼洒是常态。

文化建设与村民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与文明程度紧密相连。调研发现,受环境、经济发展等条件制约,大部分贫困地区村民文明素养习惯还没有养成。国家下大力气建设的公共文体卫生设施是标准化建设,但不一定符合每个村庄的需求和现状,因此存在闲置浪费情况。

如何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文明建设,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沐浴在文明里,享受新农村的舒适便利?省九三学社就贫困地区乡村文明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产业为基,推进多元融合。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前提。我省的贫困地区中,许多地区是“小杂粮王国”“中医药发祥地”,建议把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其次,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指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村的根本所在,但因地制宜,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更现实、更合理。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做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一 刀切;稳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立符合实际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有效降低运输成本,防止二次污染,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村内“脏乱差”问题。常住人口达一定规模,生活污水与固废垃圾产生较多的农村,应按标准配备适合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及固废处理点。要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公共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固废垃圾处理点等)应先投入存在工业污染的农村和畜禽养殖污染较大的农村。确定整村搬迁的贫困村,在将要搬迁的村子不搞重复建设等。

再次,文化为魂,提升软环境。我省贫困地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要以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基础,融入现代文化,持之以恒,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机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功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本报记者邓伟强

  • 上一篇:省外事侨务办一户一策助力帮扶村脱贫
  • 下一篇:张复明出席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