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园
本报5月25日讯(记者 李晶)5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省扶贫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建成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进行详细解答。《意见》提出“10+1”政策,即共享政策十条,专享政策一县一条,确保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此举在全国扶贫领域尚属首次。
去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28.47万深度贫困人口,出台多项政策,从资金投入、工程项目、政策举措、帮扶力量重点倾斜支持,攻坚深度贫困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确保深度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5月21日,我省出台《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为10个深度贫困县量身定制扶贫政策。
“一县一策”共涉及我省4市10县,分别是大同市的天镇县、广灵县;忻州市的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吕梁市的兴县、临县、石楼县;临汾市的大宁县、永和县。
“‘一县一策’中的‘10+1’模式政策思路主要是量身打造,量身定制,精准发力。”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政策指向重点聚焦的是解决突出问题、简化流程、破除机制障碍、释放政策红利、凝聚攻坚合力。
“一县一策”分共享政策、专享政策两部分,共享政策10条,涉及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扶持、移民搬迁、行政审批、人才支持等方面;专享政策10条,每县1条,主要内容涵盖汾河生态治理、开发区设立、产业发展、人才支持、教育支持、企县合作等方面。
政策守底线,创新留空间。刘志杰表示,“一县一策”秉承一切有利于脱贫攻坚高质量、一切有利于加快工程项目落地,一切有利于惠及贫困人口靠勤劳实现脱贫;10个县中,有共享政策也有专享政策,为各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空间,确保深度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
○政策亮点
共享政策
1、鼓励市级搭建统贷统还投融资平台,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注入资本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
2、参照造林扶贫合作社的做法,将县域内具备条件的小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程,采用议标方式由扶贫专业工队实施,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参与受益。
3、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手续,参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项目占用耕地的按下限缴纳耕地开垦费,补充耕地在省内统筹落实。落实同步搬迁人口旧房拆除土地复垦奖补政策。对不可拆除的土窑洞、不具备复垦条件的宅基地,村集体可有偿收回,统筹开发利用。
4、养殖、加工、市场流通设施等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在做好补偿安置前提下,允许边建设边报批。
5、允许低档耕地依据实际粮食产能,采用对等折价办法交易,新增耕地优先纳入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平台。
6、各市政府债券支持深度贫困县额度不低于当年政府债券安排脱贫攻坚规模的20%,重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和贫困村提升工程等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7、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提高放贷效率,项目贷款县级资本金按国务院规定的最低比例执行。
8、土地出让金应缴纳省市部分全部留县,用于脱贫攻坚。
9、统筹整合相关力量,为每个乡镇按需选派2-3名科技特派员,支持特色产业扶贫。
10、组织多家新闻媒体,免费宣传推介深度贫困县特色农产品。
专享政策
1、天镇县:允许现有村医通过考试考核择优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采取“乡招村用”方式继续在所在村服务。
2、广灵县:支持广灵县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宁武县:依托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支持发展旅游扶贫项目。
4、静乐县:支持汾河流域静乐段河道生态治理,采用以工代赈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5、偏关县:支持沙棘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灌木经济林改造。
6、兴县:驻地企业要与县政府建立扶贫合作机制,保证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
7、临县:支持省属本科、高职专科院校为临县免费定向定量培养紧缺专业人才。特岗教师招聘,允许定岗定量面向符合条件的本县户籍人员或生源招聘。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与临县职中、山西职工医学院与白文镇职中开展结对帮扶,创建省级特色专业。
8、石楼县:鼓励支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石楼县设立公司,建立原料加工基地或与当地企业联营,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增强产业扶贫能力。
9、大宁县:支持大宁县围绕生态脱贫先行先试,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造林营林护林、农村简易公路、小型水利设施等建设管护方面,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面。
10、永和县:支持永和县发展天然气产业,鼓励驻地企业在当地注册独立法人公司,将产值、税收留在当地。
○政策解读
今年,14.4亿扶贫资金投向10个县
解读嘉宾: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建成
山西晚报:此次出台的政策为何被誉为我省集中攻坚深度贫困2018版?
刘志杰:“一县一策”来自基层,体现改革创新,将真金白银投入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相结合,着眼解决关键突出问题,既是我省攻坚深度贫困超常举措的进一步深化具体,也是基层实际工作中普遍关切问题的具体回应。
有的政策是真金白银,有的可以从体制、机制中创新。例如,中央和省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如果按2015年人口基数测算,人均支持金额将达到4300元左右。此外,搬迁项目、生态项目、野生资源利用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投入等。
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攻坚战中,我省改过去的造林绿化招标为议标,改过去的专业队施工为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其中,用政策打破贫困人口在家门口不能干的问题,同时通过带着干、教着干,解决了贫困户不会干的问题。
山西晚报:“一县一策”中的具体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刘志杰:政策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体现加大扶持力度,目的是助推攻坚深度贫困。
这些政策有的是借鉴习近平总书记过去在地方工作时创造的做法,如针对贫困乡村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有的是对各地探索的规范完善,如搭建统贷统还投融资平台;再如,将具备条件的小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以议标方式交扶贫专业工队实施,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参与,是参照我省扶贫造林合作社成功经验,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贫困群众不能干、不会干问题。还有的是学习借鉴其他领域的,比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手续,参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
山西晚报:为什么只选10个县先行先试?
刘志杰: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我省脱贫攻坚的困难和挑战同样巨大。2017年底,10个深度贫困县有贫困人口26.2万,占全省的29.1%;贫困发生率15.4%,比全省高11.5个百分点,最高的石楼、大宁分别为24.6%和2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最低。今年年初,在省委农村工作脱贫攻坚会上,我省提出鼓励10个深度贫困县先行先试,形成以改革促脱贫的格局。
山西晚报: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措施来集中攻坚深度贫困?
张建成:在推动落实好现有政策举措的基础上,推动10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策”尽快落地见效,激活各类资源要素的攻坚效应,加快转化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落实好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研究完善并跟进落实好保障性扶贫举措。
今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的30.3%,共14.4亿元投向10个深度贫困县,10个深度县扶贫再贷款增加3亿元;统筹整合使用的7大类、56项资金向深度县倾斜。鼓励市级成立统贷统还投融资平台,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注入资本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县。与此同时,我省还将持续加大项目倾斜力度、人才帮扶力度、扶志扶智扶德力度、作风建设力度等。
本报记者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