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说沁源道沁源 当地人最有发言权

时间:2018-05-26

沁源的夏季草莓种植是特色,抓往了市场空档期,根本供不应求。

太岳司令部旧址的采访让人感知到沁源人的铮铮铁骨不畏艰险,这种精神在今天的沁源仍处处可见。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晋中、晋南和晋东南的交界处,因沁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总面积2549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县境内青山碧翠、沁河流长、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全县有森林面积220余万亩、天然牧坡120余万亩、连片草场72万亩,是全国“油松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行走在沁源,给人的感觉特别舒服,树绿山青、街道干净。游人总觉得,当地人一定感觉特别地幸福。近几年,沁源人眼中的沁源都有哪些改变呢?山西晚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一起来听听当地人怎么说吧。

1 旅游产业化 人人当老板

王家湾村的村支部书记李国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忙时春种秋收,闲时拉拉家常的纯朴生活。李国庆曾想过各种改变王家湾村贫困现状的办法,但都无果而终。后来,他听说隔壁村旭河要发展旅游,打造农家乐。起初,他觉得这是乱投资。因为在他印象里,挣钱的方法无非就是出卖劳动力,或者搞一些小型企业,搞旅游那简直就是竹篮打水。可没想到,这里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而且获取了可观的收益。

李国庆就寻思,这东西光凭道听途说不真切,得实地打探。于是他找了几个散客打听情况。他们这样说:“城里的高楼大厦看烦了,快节奏的生活搞得人很压抑,还是这幽静的地方好,心灵有了归宿,精神得到荡涤。”就连一些本地人也说:“还是村里好,空气就是不一样。”李国庆一听才明白,原来现在这山这水这么受欢迎!

李国庆回村立即召集村民开始商量,循序渐进进行讲解,拿实例说教,用物质作保证,最终赢得村民支持。2017年,李国庆带动村民动工打造约300㎡的农家乐,今年对外开放营业。从营业至今,王家湾村接待游客累计达100余人,其中包括回头客,收入累计5万余元。主要通过销售当地特色土家菜、民宿、民间工艺品以及当地独有的纯天然自然景观获取收益,人均收益增加2500余元。虽然收益不是很多,但迈出关键性的旅游产业化这一步就已经成功一半。李国庆说,后期如果收益有所提升,他还要继续投资农家乐的建设,进行小型规模性的农家乐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度假,使旅游产业化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全村百姓人人都是小老板,日子越过越红火。

沁源将利用8年的时间,大力推进以康养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县绿色资源和历史文化潜力,把沁源逐步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康养胜地。把康养作为沁源旅游的主打品牌推向市场,吸引全国乃至海内外向往康养的人群;打造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民俗风情的特色乡村旅游区。尽快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让乡村旅游成为世界了解沁源的窗口,成为沁源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通途。

2 扶贫好项目 脱贫奔小康

在沁源县赤石桥乡刘家沟村,万株雪白色的牡丹花开遍山野。“风景很美,流量很贵,请放下手机,专心赏花。”“牡丹很贵,禁止采摘,违者每株罚款100元。”牡丹地里的每块提示牌,足以说明油牡丹的珍贵。在村民看来,这些牡丹花就像宝贝一样,丰富着村民们的生活。

51岁的村民魏庆喜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这些牡丹花丛除草,5月18日下午,他推着除草机,和另一名村民正在牡丹花地里除草。他告诉记者,这里有500亩的牡丹花地,都是他们在照顾,一年除草3次,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我们村每年的人均收入是7800元,通过油牡丹这个产业,人均可以增加到1万元。”沁源县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段保国说。

刘家沟村自2015年种植油牡丹,是当地新兴的生态扶贫项目。“油牡丹亩产牡丹籽约500斤,每亩可以卖到5000元。走向市场的油牡丹,每斤售价可达八九百元。”赤石桥乡乡长宋炯说,之所以价高,是因为牡丹油的营养价值高,还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

沁源县鑫泰农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赤石桥乡刘家沟村曹家山自然村,现已投资500万元大力发展油牡丹种植、中药材种植、家禽养殖、生态观光旅游。该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油牡丹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资产收益分红、旅游开发带动等方式使群众受益。现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3人阶段性务工,带动普通农户24人务工,人均收入增加2000余元;利用整合资金每年为榆坪村、涧崖底村10户28人分红1.8万元,户均1800元;5月12日,在沁源县赤石桥乡“田园综合体”牡丹花观赏月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村民农家乐、地方特产和小商品销售额日均增收300元以上。

赤石桥乡党委书记王向锦介绍,除了油牡丹是当地新兴的生态扶贫项目外,当地还发展形成了以草莓、中草药、食用菌、花卉、小杂粮、蔬菜及牛羊养殖为主的8个农业扶贫产业,带动了上百人脱贫致富。

沁源县扶贫办主任韩文宏介绍,当地65个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与975户2237名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人均可增收1500元。参与退耕还林、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务工带动1448户3421人脱贫,户均增收1700元,做到了生态与生计相结合、增收与增绿相结合。

3 传统民歌 今日唱新

今年2月23日,县委书记金所军在县委经济工作暨劳模表彰大会上说,建设绿色沁源,没有文化的支撑是不能持久的。要把振兴文化作为沁源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重点,不断弘扬、传承、挖掘、巩固沁源县的特色文化,使之成为建设绿色沁源的强大精神力量。

采访中,沁源县文化馆馆长孙树青介绍,沁源素来被称为民歌之乡,是山西省河曲、沁源、左权“三大民歌”园地之一。沁源秧歌源远流长,古志书上记载:“沁地君子咏歌风雅”“岁收民自乐”“元宵节张灯放烟火,各庙宇汇集倡优赛神(赛歌)”。沁源人特别爱唱歌,全县流传有: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扁担肩上磨,担的都是歌。祖辈唱山歌,流成大沁河;歌儿养了我,越唱越快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沁源人,孙树青说,沁源秧歌朴实、自然、通俗、流畅,字句短小整齐,易学易记易传,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现在就需要有一位知名歌唱家或者农民歌手来为沁源秧歌代言,由名人来带动火起来。”孙树青说,当地好多人都会唱沁源秧歌,希望沁源秧歌能让更多的人熟知、会唱。

县委书记金所军说,沁源县的秧歌、花鼓、剪纸、刺绣、鞋垫等非物质文化和别具特色的明清民居古建,均给大家留下了很多值得传承和记忆的文化要素,这些都是宝贵财富,是沁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心资源。所以,必须寻求更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毅力加以推进。

沁源县文化局局长史建峰说,近年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创作出了《灵空山》《众志成城》《对面面的圪梁梁上》《纳鞋垫》《母亲说》《好人常二林》《重生》《你太贵了》《铜响环》等优秀文艺作品,秧歌小戏《母亲说》参加了群星奖选拔赛,晋剧团新排剧目《孙安动本》参加了市新剧目调演,秧歌表演唱《纳鞋垫》参加了长治市春节联欢晚会和群星奖选拨赛,微电影《你太贵了》《铜响环》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2017年创作编排的《好人常二林》《重生》演出成绩优异,《重生》获得上党好人小戏调演第二名,在最近省文化艺术节上代表长治市参加小戏类唯一的“群星奖”比赛;“沁源花鼓”参加了“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史建峰局长说,沁源有三大文化资源:一是以沁源围困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第二是以沁源秧歌为代表的群众文化;三是以山水生态为基础的绿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沁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结合沁源这些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旅游发展,也就是打造以绿色为主题的乡村农家旅游康养特色小镇,依托绿色资源开发集艺术写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旅游基地。

本报记者 徐麦丽

  • 上一篇:媒体点赞 看一眼就爱上了你
  • 下一篇:文旅发力 邀你走心“沁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