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内,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千余名观众在激情满满中全神贯注看演出;剧场外,彩屏闪烁,网络直播,数十万戏迷边看边议,一睹俊英风采。5月30日晚上,在运城市盐湖会堂内,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蒲剧新流派‘俊英腔’暨武俊英艺术生涯五十年研讨戏曲晚会”在此举行。
来自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百余名全国各地的戏剧大家、梨园泰斗、戏曲艺术声腔理论评论界的专家学者相聚运城市,利用两天时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梆子”传承人、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运城市蒲剧团原团长武俊英“蒲剧新流派俊英腔”进行研讨。
蒲剧艺术作为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一个地方剧种,几百年来,以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心弃恶向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武俊英就是具有德艺双馨品质的领军人物之一。
武俊英自12岁时就开始学艺。50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传承弘扬蒲剧艺术,以“吐字清、声含情、韵味美”的“俊英腔”让蒲剧艺术大放光彩,开辟了蒲剧艺术发展新天地。先后荣获“独占蒲苑第一腔”,中国戏剧“梅花奖”“金唱片奖”等多种奖项。同时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2017年4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山西戏剧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上,她被确定为“蒲剧唱腔流派代表人物”。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武俊英唱腔具有开宗立派、承前启后的意义。她的“行腔运字抑扬顿挫、婉转回旋,声腔色彩富有浓淡相兼的情韵美,使传统的蒲剧唱腔进入一个现代审美意识的崭新境界”。中国文艺家协会著名评论专家仲呈祥说,这次对武俊英的艺术评价,不只是运城的,已经超越了区域,成为全国性的,也超越了戏曲本身,对繁荣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具有示范性的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董杰 通讯员 杨明有 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