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一体墨盒
史书记载,科举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形式。公元605年,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开始,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式废除。笔者收藏的一个清末科举考试必备神器——笔墨一体墨盒,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高考”情怀。
这个墨盒为黄铜材质,长20厘米,由执柄和墨盒两部分相连而成。执柄为空心,靠近墨盒一段的活动盖片可打开,考生中途休息时,可临时插入毛笔,避免毛笔滚落而污染试卷。执柄顶端是直径约4厘米、厚3厘米的墨盒。墨盒顶部的狮首傲然盘踞,怒目圆瞪,毛发呲然,雄壮威武,象征着官场得势,雄霸一方。墨盒前端则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寄寓着破茧成蝶,一举高中。顶盖用小巧的插销相连,拨开之后就是一个小小的容器,可以盛放墨汁,便于沾墨书写。
在发明自来水钢笔前,毛笔一直是中国人的书写工具。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对毛笔的称呼均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楚国(今湖北)叫“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到了清代,由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洪承畴在顺治四年(1647)闰二月,因父丧回乡守制时发明了这种笔墨一体的专用墨盒,方便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能在考场写出好文章或是巡按官员随时随地在外批阅文件。其早于西方蘸水钢笔的发明时间200多年,可谓西方蘸水钢笔的前身。
周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