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砰砰……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脑子有些短路
难道是心动的感觉
?????????
“怦然心动”也许很美好
但医学中的“心动”——心房颤动
会让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
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
是引发健康问题的元凶!
每年的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为提升公众对于房颤卒中危害的认知,在第6个中国房颤日到来之际,山西省卫计委举行新闻通气会,呼吁公众关注“房颤”这个发病隐秘、后果严重、公众认知极低的疾病。
现状: 房颤已成为心血管流行病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正常人的心跳是60—100次/分,且规则跳动,当心脏无规律快速跳动时,就有可能发生了房颤。” 山西大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李学文表示。房颤是个“隐形杀手”,患者可能还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症状,它却已经住进心脏,威胁身体健康。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房颤卒中的重灾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万人罹患房颤。预计到2050年,全国房颤患者男性520万、女性310万。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即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患有房颤。
“即便是在房颤患者当中,对这个疾病的认知度也不高,疾病知晓率仅为4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听说过房颤。”李学文表示。公众知晓率低的直接后果,就是房颤的就诊率、诊断率和接受规范治疗的顺应性低,贻误诊疗时机的情况普遍。
危害: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
“特别是脑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由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第一年致残率超过50%,第一年死亡率超过50%。”据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李保介绍,我国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高达181.6万人。
预防:房颤的发病信号要记住
心慌、气短、心悸、头晕、呼吸困难、黑曚、甚至晕厥等,都有可能发生房颤的“信号”。然而,也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无症状,使得房颤极具隐匿性。数心跳、摸脉搏也可帮助早期发现房颤迹象,常有患者将其描述为“有时快,有时慢,一点规律都没有”。
发现异常迹象时,应及时就近检查心电图,确诊是否患有房颤。老年人,尤其合并疾病较多的人,更应重视每年体检,帮助发现隐匿性房颤。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一些便携式、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可帮助及时发现房颤,更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房颤可防可治 抗凝是关键
据介绍,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60%至70%。对于卒中高危患者而言,抗凝利大于弊,做好抗凝等于将房颤的危害减少一半。导管消融治疗也可有效治疗房颤,该手术整个过程病人保持清醒状态,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此外,对于抗凝药物过敏、抗凝效果不佳,以及不愿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还可选用左心耳封堵术进行治疗。
房颤并不可怕,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只要进行规范治疗,坚持规律监测、定期复诊,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改善饮食作息习惯、形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等,也可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
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