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我省两名志愿者接连捐献造血干细胞

时间:2018-06-07

6月5日、6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志愿者杨云龙、马旭凯分别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随后,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将被移植到白血病患者的体内,成为生命延续的火种。这也是山西第152、1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60后”杨云龙:能捐献就是一种缘分

51岁的杨云龙是土生土长的长治人,他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投身于无偿献血的活动中,还两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银奖。2009年,杨云龙志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经历了配型、血液样本高分辨检测、体检的漫长等待后,9年后的今天,他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进入患者的体内,作为生命的种子生根发芽。“当我知道被救助者是上海的一名患者,还和我是同一年生的,当时真的是又惊又喜!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缘分。”杨云龙感慨。

距离采血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杨云龙就做好了准备,在妹夫的陪同下来到了采血室。看着殷红的血液从一边手臂流出,流经造血干细胞离心机,再从另一侧手臂流回,杨云龙并没有紧张,反而还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他表示个人非常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仅是因为捐献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还能证明他的身体很健康。不管工作有多繁忙,只要能保证采集捐献的顺利进行,杨云龙都会积极配合。

6月5日13时10分,历经5个多小时的采集,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采集完毕,这份浓浓的爱心将于当晚运送至上海转移到患者体内帮助患者重获新生。

中医大夫马旭凯:帮助病人本身就是医生的义务

另一名捐献者是29岁的中医大夫马旭凯。2014年在山西中医药大学读书时,一次陪同学献血的过程中,马旭凯留下了自己的意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能够帮助白血病患者重换新生。今年4月,一位年仅7岁的白血病儿童与他配型成功。

对于捐献一事,马旭凯的态度一直很坚决,“既然当初许下承诺,那就一定要履行!”体检时,考虑到马旭凯只身一人在太原工作,工作人员一再询问他是否与家里有过沟通。“放心吧,我决定的事,父母都支持。再说我本身就是医生,帮助病人本身就是医生的义务。”马旭凯告诉记者。

在整个流程当中,马旭凯都保持了高度关注的态度。“体检结果出来了吗?高分怎么样?”他向工作人员询问。在进行采集的前一天,马旭凯一早就来到了采血室,观看了杨云龙的采集过程,照例打细胞动员针。撩起衣袖,马旭凯的胳膊上已经留下了许多针眼,打针后时而还会有腰酸的感觉。但他却对此十分淡然,“凡事都要提前准备,不能耽误了别人。”根据安排,马旭凯于6月6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链接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捐献

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被称为骨髓捐献),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的前提。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较为有效和理想的办法。我国每年约有3.6万白血病患者,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与不幸。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十分不易,非血缘关系的相合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因此国家十分鼓励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为血液病患者奉献“生命的种子”。

本报记者 杨晶 实习生 黄尧 田琦

  • 上一篇:5月全省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2073件
  • 下一篇:我省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