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石楼县树立新的资源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要求,总结历年生态建设的得与失,提出并实施了发展沟域经济新模式,将“治山治沟”与“增绿增收”紧密联系、紧密互促,切实把绿水青山的建设过程变成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推动了从靠山吃山到靠山脱贫的转变。特别是2017年习总书记视察山西作出重要指示后,石楼县全力推进攻坚深度贫困“三五工程”,在生态脱贫方面,以发展沟域经济的模式和思路,重点推进了退耕还林、造林合作社、聘任护林员、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业产业项目五大林业生态脱贫增收工程。
据了解,2017年石楼县成立了吸纳贫困户1000户,贫困人口3900人的57家造林专业合作社,全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全部由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人口以220元/亩的标准挣劳务工资参与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人均可增加务工收入6000元左右,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2018年开始,全县增加了造林合作社数量,119个村委每村一个造林合作社,由村两委主干领办,吸收当地贫困户参与造林务工。同时在经济林管护中,也形成了一批有技术的专业管护队伍,比如,灵泉镇马村有一支36人核桃嫁接修剪管护队伍,春夏承揽嫁接改良工程,人均两季收入在1万元以上。
霍连宝是石楼县义牒镇曹家河村的贫困户,由于常年有病,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只能靠家里的十几亩土地为生,忙忙碌碌一年下来,收入只有八九千元。去年,村里成立造林合作社后,他多方筹资,第一个报名入股,春季挖条带,秋季栽树,一年能干三个多月,连分红能挣个一万二三,并在农闲时节在合作社劳动打工,一年下来,他的家庭收入实现了翻番。
据龙泉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呼双龙介绍,从去年开始,村里成立了造林专业合作社,社里一共有20个人,有19个贫困户,社外有30个人,每年跟上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年收入一万元左右。
石楼县义牒镇今年的退耕还林面积为35000亩,工程需要人工劳力400人左右,如何能让这些工程给老百姓带来最大收益,是义牒镇考虑最多的问题。去年以来,义牒镇以绿化脱贫、造林带富为发展思路,广泛发动各村的能人大户带头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的本地贫困户和农民在合作社入股、务工,从而实现增收致富。现如今,义牒镇掀起了造林务工的高潮,全镇400-500人在合作社实现了就业,一年4个月的务工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整年的种地收入,种地+务工的双重模式,为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注入了全新活力。
石楼久为贫穷所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是重要制约因素,全县1808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有大小沟壑5700余条,67%的土地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十年九旱。为改变这一状况,石楼县发扬右玉精神,坚持不懈造林绿化治山治沟,先后实施了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枣化杏化、“111”核桃发展计划、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等一系列举措,建成了介莫林场20万亩人工林,是全市最大的人工林自然保护区,发展68万亩退耕还林和50万亩红枣核桃经济林,成为了全省退耕还林面积最大县和全省农民人均经济林面积最大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8%,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80%。2018年,抓住春季造林黄金时机,全县已经铺开了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春季将完成14.5万亩的年度退耕还林任务。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退耕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
(郑慧梅 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