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龙和杜小刚将地上的垃圾铲进垃圾车。
时间:6月11日23时至6月12日1时许
地点:迎泽区各个小区
23时,马路上的车辆已经很少,楼房里亮着的灯所剩无几,路上行人屈指可数。这个时间段,多数人都在家休息了。一整日喧嚣的城市也在此时稍作缓冲,他们要腾空积存了一天的垃圾。
他们没有细嫩、柔软的双手,没有轻声细语,只有粗糙、有力的双臂,只有厚重的呼吸声和滴滴答答的汗水。他们就是垃圾清运人员,他们视城市为自己的家,把家收拾干净了,他们才舒心。
6月11日晚,记者走近太原市迎泽区城市管理应急大队的垃圾清运人员。
精神饱满地出发 他们深夜为城市“美容”
6月11日23时,记者来到太原市迎泽区牛站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人员43岁的高风龙和37岁的杜小刚已经穿好工作服,准备出发,开启城市“美容”的工作了。他们开的是一辆能装5吨垃圾的清运车。俩人精神抖擞地上了车,刚上车,手机就响了起来。“我定的闹钟,晚上要工作,怕睡着给忘记了,我这人睡觉沉,嘿嘿。”高风龙不好意思地摸着头和记者说。
他们把车窗开到最大,夜晚的风很凉爽。
23时10分,来到金港大酒店的后面。刚停稳车,高风龙和杜小刚就下了车,马上行动起来。这里有十几个垃圾桶,个个都满满当当,桶周围也堆了不少垃圾,一股恶臭袭来。记者刚往近走几步,就踩到了垃圾袋里流出来的污秽。随着一步步靠近,恶臭味越来越重,记者赶紧掩住口鼻,再看看他们,已经把垃圾桶架到垃圾车上,开始自动压缩垃圾了。
他们一次拉两个垃圾桶,这辆车可以同时压缩两个垃圾桶的垃圾。一人一下,干活非常利索,三下五除二就把十几个桶都清空了,他们拿起铁锹将地上的垃圾铲进垃圾车,又用扫帚把一些细小的垃圾打扫干净。
15分钟,这里干净利落起来。他们把桶摆放好,不做停歇,马上上车赶往下一个垃圾点。
压缩垃圾时有炸开的垃圾袋 汤汤水水会溅一身
23时30分,距离上一个垃圾点只有20米的距离,步行过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可因为有车挡在路中间,垃圾车只好从另外一个地方绕过去。高风龙先拿着铁锹步行到垃圾桶跟前,一锹一锹地把垃圾铲到一起,过了一会儿,杜小刚过来了,下车和高风龙一起清理垃圾。
因为道路很窄,有几位路人想要通过时,先是看了看有没有其他缝隙可以过去,看到没路可走后,只好捂着口鼻从垃圾车旁通过。看到有人通过,他们停下了手中的铁锹,等人走过去,再开始干活。“万一闹到人身上就不好了,有一次就溅到别人身上了,那是一个黑色塑料袋,刚压缩,就炸开了,里面的汤汤水水溅了我们一身,我们都习惯了,没啥事儿,关键把人家小女孩头上溅得都滴水。我们直说对不起,还说给她点钱,她说不用了,很善解人意的孩子。”高风龙对记者说道。
清理完垃圾,高风龙开着车出去,准备去下一个垃圾点。可是到出口的时候,保安却不见了。起落杆打不开,车开不出去,高风龙和杜小刚着急地下车,去保安亭看究竟怎么回事儿。里面没人,起落杆的遥控也不在。高风龙查看四周,看哪里还能出去,但无果。高风龙灵机一动,开车到停车场的进口,“麻烦让我出一下,那里没人在。”高风龙和保安说。保安说这里是入口,不能出车。“我们这就是垃圾车,来清理垃圾的,进来才十几分钟,行个方便。”高风龙又和保安说。保安看看车,说“这次让出了,但下不为例”。
“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又浪费了这么长时间,得抓紧了,不然7点做不完。”高风龙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出来已经是23时50分了。
遇到拥挤小区需要拖着垃圾桶走200米
他们的动作非常快,快到记者很难拍到清楚的身影。他们工作的时候根本顾不上说话,记者只好在垃圾车上与高风龙沟通。
到底有多少垃圾等他们去清理呢?23时56分,车开到了东陵里,这是一个地方特别有限的小区,进到这个小区先要上一个坡,刚上去,高风龙就又倒了下来。调整好角度又开上去,原来,这里狭隘到稍有一丁点儿偏差就无法通行。记者坐在副驾驶上,一直觉得车体就要贴住旁边的墙体了,另一侧是停满的轿车,稍不注意就可能碰上去。到转弯的时候,记者更是胆战心惊,眼看后视镜就快蹭到墙体了,还好,每次都是有惊无险。
在这样的路上通行,必须得非常高超的技术才行。记者忍不住抓紧扶手,也忍不住看向高风龙的侧脸,打心底里佩服他。
进到小区内,停了车,记者正在看垃圾桶在哪儿的时候,高风龙和杜小刚已经不见了。过一会儿,听到垃圾桶和地面摩擦的声音,记者想要下车,但发现这里拥挤到车门都打不开。从后视镜里看到,他们从轿车中穿来穿去,左拐右拐,才走到垃圾车跟前。一位居民打开窗户说:“啥时候来不行,非得这时候来,吵死了。”因为压缩垃圾的机器声比较大,居民开开窗户说完,“咚”的一声重重关上了窗户。高风龙和杜小刚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工作着。
这个小区摆放着3个垃圾桶,个个都被车辆堵住,最远的要拖200米。“这里院子小,车多,特别费劲。刚才有个垃圾桶里装了建筑垃圾,足足有200多斤,我们两个人才能拖动。”高风龙上车后和记者说道。
一晚上有百余个垃圾点他们要倒15吨左右的垃圾
12日零时30分,高风龙刚上车,记者就闻到一股浓重的味道,他则用毛巾擦拭着胳膊。原来,刚才清理垃圾的时候,发酵过的臭西瓜汁溅到了他身上。“没事……回……家就洗澡。”高风龙一边重重地深呼吸,一边说。
顾不上喝一口水,他赶紧开起车来。为什么如此紧张呢?原来,他们一晚上要跑百余个垃圾点,要倒15吨左右的垃圾。等车里的垃圾放满了,还要去东山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卸了垃圾,再回来继续收垃圾。“我们迎泽区每天都会有450吨到500吨的垃圾,有400多院落,60条街道要清理。像好走的大路,就是大车来清理,小区内小街小巷是我们来清理,也只有这样小一点的垃圾车才好进入。”高风龙告诉记者。
说着说着,高风龙停下嘴,屏住呼吸,认真倒车。是的,这里拥挤到只能倒车出去,单是一个拐弯,就前进后退了3次。他左右察看,终于完美地倒了出去。他说,自己开车还没有出现剐蹭现象,“我的技术还是可以的,有时候别人看到很危险,觉得特别难开,还主动帮我看着,指挥我倒车。虽然我自己能倒出来,但依然感觉很温暖。”
高强度的工作量练就了一身肌肉
记者看了看高风龙的双手,都是茧子,手关节也很粗大。他说,做这份工作有3年了,以前没这么多肌肉,现在是没有什么肥肉了。“我越来越有劲儿了,全身都是腱子肉。也挺好,能锻炼身体,还不花钱。”高风龙开玩笑道。
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高风龙每次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爱人则为他洗衣服。天天洗澡、天天换衣服,才能保证身上没有味儿。“爱人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孩子,很辛苦。但她能理解我,也心疼我,总是给我做好后勤工作。”说到家里,高风龙若有所思,这一刻,爱人为他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他脑海里。
想了一会儿,他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有一次,垃圾桶里有个黑色塑料带里面包着液压管,他们谁都没看到,只听“嘣”的一声,液压管被压缩的时候炸裂开来,碎片直接崩出来,划伤了他的脸。回家后,爱人看到他沾满血迹的脸,突然流泪了,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拿出碘酒和创口贴。“爱人不会说什么,但我知道,她心疼我。”高风龙说。
12日1时许,车来到下一个垃圾点,有个废弃的马桶,高风龙将其搬上了垃圾车,并提醒杜小刚离得远一点。噼里啪啦压缩的声音,着实让记者后退了好几步。高风龙说,自己出去从来没有乱丢过垃圾,即使没有垃圾桶,拿回家也不会随便乱丢,“我就是干这一行的,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还等谁来尊重呢?”
○记者手记
大大的敬意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他们没有抱怨自己的辛苦和劳累,没有夸奖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要求工作量减少一些。却说了一件与他们工作“无关”的事:有几次看到,有饭店直接把烧了的蜂窝煤倒进垃圾桶,垃圾桶一下就坏了。这么做,很不好。既危险,又损坏公共设施,希望大家不要这么做,要爱护身边的公物。
这个晚上,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推移,记者心中对他们的敬意也越来越浓。干活利落、开车技术高超、真诚待人、为他人着想……每一个细节,都提升着他们的个人魅力,让记者忍不住想要专注地看着他们。
正是因为他们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我们才能生活在干净整洁中,感谢他们。
本报记者 贾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