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绢一大早就来到位于乡里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内的丽园服装加工厂,“刷脸”签到,到库管领取面料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时,车间里已经有好多姐妹开始忙活起来,偌大的服装加工车间里只有缝纫机“咔嚓”“咔嚓”的声音……
刘翠绢是广灵县一斗泉乡一斗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有五口人,家里的主要收入靠老公在外打工维持着,有三个念书的孩子,经济上很拮据,生活很困难。“我来丽园公司已经两个多月了,以前我根本没有干过缝纫,是公司的师傅们手把手教会我缝纫的。以前没来公司前,除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也没有啥事干,靠打麻将打发时间。在这打工每个月可以有1500多元的收入,家里买菜买面的钱就有了,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刘翠绢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说。
一斗泉乡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由板塔寺、桥涧等7个移民村组成,可以安置1686人。丽园服装公司是该安置点的产业帮扶项目,项目占地8亩,生产车间2500平方米,总投资600多万元,年加工成衣1000多万件,可以解决4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今年以来,广灵县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积极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如何留得住人”的难题,提前谋划易地扶贫搬迁点的产业帮扶项目,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到哪,产业帮扶项目就跟到哪”的易地扶贫搬迁良性循环。一斗泉乡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服装加工项目只是该县6个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帮扶中的一个缩影,该县按照“搬迁一户、安置一户、脱贫一户”的总体思路,出台了相应的扶贫产业优惠政策,主动对接积极吸引相关产业扶贫项目,将产业帮扶项目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全过程,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通过小制衣、小手工等小项目撬动起脱贫大产业。
“我原先是在北京同牛服装集团打工,2013年回乡开始创办服装加工厂,受场地的限制,影响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去年,我们在选厂址时先后去了不少地方,因为我老公是一斗泉乡人,当看到村里的好多年轻妇女都没事干在家闲着时,我们就主动找到了乡里的领导,当时,乡里正寻找易地扶贫安置点产业帮扶项目,我们一拍即合,乡里主动帮我们协调了土地,项目最终落户一斗泉乡。没有乡里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厂子也不可能这么快建设并顺利投产。各级领导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决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事,我们企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帮助贫困户就业同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负责人张晓叶说。
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张晓叶接着说:“目前,我们企业已经与北京花花公子、古缔妮茜等服装公司签订了长期服装加工合同,服装订单不是问题,现在最缺的就是服装加工的熟练工。在我们这务工的有5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全部6条生产线运行了以后就可以解决400多人的就业问题。鉴于大部分都是30岁左右的妇女,我想帮他们缴‘三险一金’,彻底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让她们安心工作。接下来,我还打算让50岁左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妇女从事一些像缝扣子之类的简单活,每月可以帮助她们增加1000元的收入。”
如今,在丽园服装公司这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带动下,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产业帮扶,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有了稳定的收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才能真正把根扎在移民新村,移民新村也将迎来脱贫的新希望。 (王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