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凭《林冲夜奔》拿下全国第一
7月20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在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新闻主角是一个12岁的少年李晨阳。7月16日,在嵊州市落下帷幕的第22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全国总决赛中,李晨阳凭借一折晋剧《林冲夜奔》,以98.69的高分,荣获全国地方戏专业A组金花奖第一名,摘得一朵“小梅花”。
喜爱戏曲的人都知道,“梅花奖”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最高奖,而戏曲界“小梅花”——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则是中国少儿戏曲最高舞台。李晨阳,这个刚学习两年戏曲的小小少年,在国家级赛事上崭露头角,不禁让人敬佩,也对山西戏曲的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小小少年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宵儿奔走荒郊,残性命挣出一条。到梁山借得兵来,高俅啊!贼子!定把你奸臣扫……”7月20日,位于老军营西巷的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排练厅内,李晨阳还在练习《林冲夜奔》。炎炎酷暑高温下,排练厅内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一曲演罢,这个身穿长袖戏服的少年,从头顶到脖颈,都已渗出密密的汗珠。
这折在舞台上不过短短七分半钟的戏,李晨阳排练了整整一年。为了练好这折戏,李晨阳每天要排练十多个小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碎步走“圆场”,也要求“像脚上装了滑轮一样”,上身不动,脚下动得平稳顺畅。只这一个动作,舞台下就需要每天不间断地训练1小时。
“这个孩子很能吃苦,下午六点别人都回宿舍休息了,他还要在排练厅一直练到晚上十点钟。”在班主任王瑞璘看来,李晨阳既用功自律,也有戏曲天赋,天生就应该站在戏曲舞台上。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书记王小东告诉记者,《林冲夜奔》是昆曲传统武生戏移植到晋剧中的。“戏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说法,可见这个剧的难度之大。”王小东介绍,这折戏既讲究唱功又讲究做功,身段极其繁复,并且整出戏都是边舞边唱。几乎每个字都有身段,要求演员一招一式不得含糊,这对表演者的表演技术和功力要求很高。
两年前,李晨阳进入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成为戏曲班的一员。撕腿、踢腿、下腰……经过一年的基本功练习后,开始学习表演剧目《林冲夜奔》。“继续好好学习,我想把整个《林冲夜奔》拿下,现在只是一个片段。”李晨阳说。简短的话语背后,又将是他数不清的汗水。李晨阳告诉记者,刚开始学戏也觉得疼和累,但是下定决心去学后,找到其中的乐趣,反而不觉得了。谈到更远的未来,李晨阳特别认真地告诉记者:“我想当个好演员。”
不忘初心学校创新破困局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这所已创办半个多世纪,培养出郭彩萍、田桂兰、武忠、李月仙、阎惠珍、高翠英、张友莲、谢涛等多位晋剧名家的老牌戏曲学校,也面临学员短缺、师资断层、推广受阻等问题。
面对困局,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多条腿走路”,不仅在招生上狠下功夫,还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激励少年儿童学戏的信心。“这几年,我们学校的老师跑遍全省,亲自到百姓家宣讲戏曲,招收学员。”在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编剧王小东看来,戏曲教学必须冲破陈旧的模式,开启无假期、分层次、勤督促、下猛功各程式套路无缝对接、以戏带功等新的教学方式。
一路艰辛,一路鲜花。靠着对招生工作的深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学员逐年增加、师资力量日益雄厚,先后有9朵“小梅花”在这里盛开。2016年,该校成为全国首家实施“两锅下”教学模式的戏曲学校。“所谓‘两锅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戏曲之外,还要学习曲艺,多一门技艺,两条腿走路。”王小东介绍,刚刚斩获“小梅花”的李晨阳也不仅仅只学习晋剧表演,还学习了快板、相声。“如今观众对艺术享受的要求很高,学校也必须让学生全面发展,求精求新。”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戏曲是中国最伟大的东西,学戏就是要守住心中的底线,不断为热爱的东西努力,才能成就心中理想。”王小东深信,戏曲的慢唱徐吟,终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走出一条“复古之路”。
太原市文化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董晓英介绍,近年来,太原市创作出晋剧《傅山进京》《于成龙》《续范亭》《高君宇与石评梅》等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让本土戏种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多个项目荣获国际、国家级奖,省级、市级奖多项。2015年以来,7部戏8个项目得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资助基金高达1700多万元,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很大。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期待古老的戏曲传统文化,带着山西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悠长醇厚的文化内涵,重新绽放出灼灼光华。
本报记者张荣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