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曲沃:晋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新希望

时间:2018-08-04

位于曲沃东城新区的晋园内的水匜(7月26日摄)。

历史上的曲沃,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古晋国之都。近年来,曲沃县深挖传统文化,借助丰富的文物遗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使文化影响力成为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发展旅游,没有文化可不行”

位于曲沃县曲村镇的晋国博物馆,是依托“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唐叔虞的儿子燮父为什么要改‘唐’为‘晋’呢?《汉书》上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这就是晋国的来源。”董贞汝微笑着向游客介绍晋国的历史。

董贞汝是一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参加高考之后,因为对历史感兴趣,她参加了晋国博物馆的暑期志愿者招募活动。经过一系列培训成了一名讲解员。

为传播晋文化,自2015年起,晋国博物馆累计培训小讲解员100余人次,招募志愿者60余人,开展馆校合作20余次。

晋国博物馆不仅是学生暑期实践的平台,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该馆工作人员陈晶敏介绍,目前景区有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和保安共110余人,90%以上都是本地村民。

谈起晋国博物馆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北兆村村民杨玉虎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变宽的路和增加的收入,而是村民不断提高的文物保护意识。“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化。发展旅游,没有文化那可不行。”

“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唐风》多篇创作于曲沃。因此,“诗经山水·晋都曲沃”成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主打的宣传品牌。

2016年,依托诗经文化和田园风光,曲沃县北董乡建起了一座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4000亩的占地面积,涉及南林交、北林交、东明德、西明德等四个村。

“这一片以前是河滩和垃圾场,现在河滩变花园,看着心里高兴。”60岁的村民杨玉平说。

杨玉平是歌舞剧《董狐直笔》《莲语》的“总导演”。为了全方位展示诗经文化,在景区的筹划下,杨玉平组织23名当地村民,排练了上述两部歌舞剧。在今年4月举办的旅游月期间一天演出6场,几乎场场爆满。

据景区负责人李军红介绍,景区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将诗经元素植入各个环节和景点,虽然还未完工,但基础设施建设已为各村带来了变化。“以前四个村之间交通不便,现在景区将四个村连在了一起。”李军红说,建设诗经故里景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

诗经故里景区自2016年8月开放以来,平均每天的游客量超过1000人次。看到景区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留了下来。据西明德村党支部书记秦林生介绍,以前村里每年有100多人外出打工,景区开放后有二三十人陆续回来。“村里搞旅游的人,年收入都超过了20000元。”秦林生说。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变成资源”

位于曲沃东城新区的晋园,建成不到4年,每年游客数量都超过100万人次。

晋水桥、文公石舫、古都梨园……一系列以晋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建筑点缀在晋园不同的地方。“建设之初经过了200多次论证,晋园所有的建筑都要有文化根源。”晋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志强说。

曲沃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中国成语词典上,与曲沃有关的约有1500条,直接出自曲沃的就有300多条。”景区工作人员郭飞说,“退避三舍、唇亡齿寒、秦晋之好都是出自这里。”

据介绍,晋园有与成语相关的壁画19幅、青铜6组、旗帜134面。下一步晋园计划一方面开发文创产品,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让学生在这里学习晋文化和成语典故。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变成资源,既寓教于乐、传承传统文化,又把它的价值体现出来。”王志强说。

曲沃县委书记郭惠勇说,曲沃要把“历史+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好,让厚重的历史积淀焕发勃勃生机,让丰富的文化遗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据新华社

  • 上一篇:悬!7座面包车居然载12名老年人
  • 下一篇:【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省警方打掉长治晋城忻州涉黑涉恶犯罪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