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张先保。
今年46岁的张先保,身高1.7米,体重不到100斤,说起话来总是不紧不慢地。或许因身形瘦削,在别人眼中,他没啥气场,在人群中甚至很容易被忽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用10年时间,带领村民创业致富,让一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了活力与生机。
8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武乡县故县乡五村,见到了这位村民们赞不绝口的好书记——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先保。他瘦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这个能量让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敢于创新,敢于担当,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善谋事,打通致富路上一个个难关
五村因有五个小村庄组成而得名,数百年来,小庄、李家坪、前沟、崔家庄、白草站,这五个小山村亘古不变地点缀在山沟峁梁之间。因其相距较近,且人口较少,故合称为五村,同属一个行政村。
然而,真正将这五个山庄聚在一起,是近年来的事。在张先保的带领下,这些村实施了移民搬迁政策,散居在沟岭之间的不足70户、仅有220多口人的五个小村庄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五村”。
张先保是土生土长的小庄人,1996年在村里当会计,一干就是12年。在这12年里,张先保对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十分熟悉,2008年,他高票当选为五村的村支部书记。
曾经,村里最大的问题是没水喝,村民们只能挖浅井挑水喝。他上任后,第一件事是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就是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2010年,他在村里打了180米的深井,解决了村民们吃水问题。之后,开始为村里修路。“从一开始,村庄规划就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合理,修路、修排水沟、绿化……我们每年都在搞。”张先保指着一排排村居民院说,现在村内几乎看不见土,村民家门口的小块地全都种上了花草。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张先保始终不忘当初移民搬迁时的目标。他说:“百姓移民下山,种地比较远,很不方便,我就想着做个啥产业,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利益。”
经过多方考察,他带领全体村民先后发展了双孢菇种植、肉鸡养殖和生猪养殖等支柱产业。2012年,当村里组织修建双孢菇种植大棚时,村民在张先保的动员下,16户参与入股,每户贷款3万元,建起了22个大棚。在双孢菇大棚建设过程当中,张先保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了很多风险。没有土地,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以租赁形式,租下了农户的连片土地;水不通,他垫资3万元,打下了深井,建起了水池;路不通,他跑项目、找资金,硬化了种植小区的道路、场地;无法保鲜,他拉攒助、找帮扶,建起了冷库……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一个大棚就净收益4万多元,不仅使村民们还清了贷款,而且还略有节余,2013年一个棚的净收益超过了5万元。
真正带领村民们脱贫的,是新建年出栏3000头的股份制养猪场,成立以村集体牵头的养殖公司,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进行管理,68户农户入股、每年每户可分红3000元。
有公心,凡事都为百姓着想
“我们共事两年多了,面对老百姓的矛盾,他总是从大局考虑,处理问题时他能找到一个支撑点,考虑到方方面面,办事很公道。他为人很谦和,脾气很好,我好像从没见过他与人发火……”说起张先保,故县乡副乡长李连军对他的评价,三句不离一个“好”字。
几乎人人都说张先保脾气好,办事公道。山西晚报记者很好奇他怎么个“好”法。“你难道遇到比较难缠的村民就不发火吗?”山西晚报记者问。张先保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咱本人脾气也不是很暴躁,再说了,百姓遇事心里也比较急躁,发泄一下就好了,没啥和老百姓过不去的。”
有一年,村里安装变压器,安在了某村民家附近。事实上,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在安全范围内,但村民有心结,非要村里把变压器移位置,为此事,该村民酒后还跑到张先保家中闹事,几乎动手打了张先保。村里很多人都为他抱不平,但张先保对此事竟然没有一点怨气。一年后,在一次村里线路改造中,张先保主动将这个变压器移了位置。不久后,该村民回家看到后,心里颇为感动,为自己曾做出的冲动举动很后悔。
70岁的冯晋才是村里的老教师,在他心中,张先保“性格温和,几乎不和人发火,经常用‘软’办法去处理事情,百姓们都信服他”。
听村民们讲,去年村里在建设集贸市场时,由于占地问题,需要占用村民李文学家2亩地。村干部试图与李文学商量,但对方坚决拒绝。为了集体的利益,张先保连夜跑到李文学工作的地方——沁源县煤矿,在那等了3个多小时,在李文学下班后,张先保主动向李文学详细说明占地情况,同时了解了对方的诉求,并研究出了解决方案,最终得到李文学的理解和支持。正是张先保这种“和风细雨”的处事风格,运用讲清政策、理解和帮助的方式,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张先保之所以得民心,是因为他办事公正公道。”故县乡党委书记石永兵说,村干部要多为老百姓想一想,村里最关键的是支书,只要办事公公道道,百姓就会拥护他。
今年,五村在张先保的带领下,还被评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甘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
张先保的家,是村里最好辨认的。因为,他家那秃零零的门头和那简陋的大铁门,与其他村民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走进屋中,家里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家中最显著的位置摆着一台老旧的电脑,还有一台打印机。
那台电脑运行速度十分缓慢。山西晚报记者看到,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件,张先保独自做的事情竟然涉及了村里的各项事务,“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表”“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猪场分红领取表”“村集体经济申报表”……
“先保脾气好,我脾气不好,总和他吵架!”妻子魏丽萍和张先保吵架的原因,竟然是“张先保每天晚上熬夜工作”。原来,为了做好村里的事,张先保把工作带回家里来做,自己配了打印机,几乎每天晚上熬夜到12点多在电脑上弄文件、写材料,妻子心疼他休息不好,担心他身体垮了。
“你们看到先保是一头黑发,那是他染的。他每天只想着工作,睡不好,头发全白了……”说话间,魏丽萍已是满脸泪水。魏丽萍经常叨叨他“你这么有责任心,为啥不把自己当回事”,在魏丽萍心中,张先保“人太好、心太善,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让别人吃亏。”
作为妻子,面对张先保,她是又气又怜。前些年,张先保家里也从事肉鸡养殖,挣了些钱,可后来又几乎全贴在了村里的事务上。这两年,为了村里发展文化旅游,怕肉鸡养殖污染了环境,张先保带头先停了自家的养殖场。村里需要搬砖,张先保让自家媳妇去干劳力……
张先保18岁的儿子张恒暑假回家好久了,都没和父亲说上几句话。“我爸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关心村里的每一个人,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有时候我觉得我爸不怎么关心我们,但后来我慢慢理解他,觉得他心中有大爱,他是我和妹妹学习的榜样。”张恒说。
为了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张先保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但张先保却总说,“这几年政策好了,在党的带领下能干事的干部也很多,也很优秀,我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的这些天来,却被他朴实无华的作风所感动,他是那些平凡中不平凡的那一个。
本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实习生 郭潇敏
链接
个人简介
张先保,男,1972年生,武乡县故县乡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获“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工作实绩
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精心谋划发展蓝图。与大象集团合作,投资100万元,新建肉鸡养殖大棚4座,每座年可出栏肉鸡25000只,每户年收入可达8万元;2012年同长子绿生源菌业合作,总投资210万元,新建菇棚22座,16户农户参与经营,用工时可安排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每座棚平均每年纯收入可达3万元;新建年出栏3000头的股份制养猪场,以村集体牵头成立养殖公司、贫困户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进行管理,68户农户入股、每年每户可分红3000元。如今的五村,实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
组织评价
张先保同志是个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一心为民,对群众充满感情、对工作坚持原则,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好干部。
张先保是“拎得清”的人。作为村里“当家人”,他心里十分亮堂,知道哪些是群众的大事,哪些是有益于乡亲们的好事,哪些又是坚决不能办的事。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百姓为天,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平凡中坚持,在曲折中坚定。张先保是“谋事业”的人。他一天到晚满脑子想的是村里的产业、百姓的生计,从种植双孢菇大棚到肉鸡养殖,从办集体养猪场到种百亩水果采摘园,从发展禾田旅游小镇到建起村级光伏电站,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积极寻求支持,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张先保是“信得过”的人。他躬身为民谋福祉,带领大家办的事符合党的政策、顺应了民心民意;他视群众如亲人,办事公道正派,大事小情都民主公开,时刻把大家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张先保瘦了,身子不到100斤;五村群众“肥”了,全部脱了贫。他用瘦小的臂膀扛起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任,他用宽阔的胸怀为五村群众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很好地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共武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吕志刚
为您心中的最美村干部投票吧
9日起,山西晚报推出2018“山西最美村干部”候选人系列报道,并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集中展示他们的感人事迹。2018“山西最美村干部”评选活动群众投票环节同时启动,您可通过网络投票、微信投票两种方式,为您支持的候选人投出宝贵一票。您的支持将成为评委选择2018“山西最美村干部”的重要参考!
投票时间:2018年8月9日8时-8月30日18时
网络投票:登录山西全搜索网进入活动专题网页进行投票,或直接输入网址http://zmcg2018.sxqss.com.cn进行投票。每个IP每日限投1次(最多选10名候选人,可少选)。
微信投票:关注山西晚报官方微信(shanxiwanbao)或山晚公益公众号(sxwbgy),发送关键词“投票”,进入投票页面;或在公众号底端自定义菜单栏点击“最美评选”,进入投票页面。每个微信账号每日限投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