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我省投入90.2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2018-08-23

制图王辰翔

山西晚报讯(记者 许晶晶)安排资金13.2亿元,优先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1个示范县、1000个示范村建设;投入11亿元用于对全省11个市冬季清洁取暖“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进行奖补……8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就“省政府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8月10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晋政发〔2018〕32号),决定投入90.2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2018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纳入其中统筹实施。

“在90.23亿元的资金总盘子中,既有原来渠道的资金,也有新的增量资金。”省财政厅副厅长黄庙介绍,预算基数有11.73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2018年新增预算有50.73亿元,PPP融资有12.05亿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有14.72亿元,厕所革命专项资金有1亿元。省财政统筹整合的这些资金,将集中用于乡村振兴战略。

我省将积极推动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发展高端高效农业、观光农业,打造城郊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和现代农业服务业,形成现代农业城乡体系。安排资金1亿元,在太原—晋中省域中心城市现代都市农业圈扶持2个,在晋北、晋东、晋东南、晋南四个片区各扶持1个城郊农业示范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补助1500—2000万元,重点用于示范县城郊农业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

我省安排资金13.2亿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示范村建设。其中,安排资金3.61亿元,用于完成2018年36.1万座厕所改造任务,省财政每座补助1000元;3.8亿元用于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每村奖补100—300万元;1亿元用于选择100个村通过以奖促治推动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4.79亿元用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公益项目建设。

安排资金16.4亿元,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奖补项目。其中,11亿元用于对全省11个市冬季清洁取暖“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进行奖补,支持我省打好“蓝天保卫战”;5.4亿元用于2018年“爱心煤”补贴政策到期取消后,对全省农村地区采用清洁化能源和洁净燃料冬季取暖的农户补贴。

权威解读

保持增量盘活存量 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

山西晚报: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在筹集资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安晓飞:乡村振兴,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省财政明确和强化“三农”投入责任,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保持增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8年,省财政新增近15亿元专项用于实施乡村振兴,将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三农”。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统筹政府债券支持乡村振兴,鼓励各市县在年度政府债券限额内,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共性项目建设。

盘活存量,改革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对行业内涉农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源头整合,行业间涉农资金在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统筹。2018年起,在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和省农机局等四部门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任务清单区分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给予地方不同的整合权限,地方政府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重点任务,引导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集中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做好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发挥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信用平台作用,在产粮大县、畜牧大县、特色优势产业大县加快建立基层服务网络,为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省财政厅按照规定比例给予补助。推进多层次、普惠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扩大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贷款贴息规模,因地制宜推广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支农政策体系,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有机旱作典型创建 突出1市5县30个封闭示范片

山西晚报:如何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和平: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农业生产质量效益有较大提升,全省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构建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农业与生态和谐互惠的局面基本形成,绿色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实现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重要品牌。

我省统筹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布局了雁门关、吕梁山、太行山、上党盆地、汾河平原、城郊农业六大区域,明确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主打“特色优质”牌。抓重点工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为方向,从我省实际出发,突出抓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旱作良种攻关工程、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绿色循环发展工程等6大工程。

2018年是全面实施有机旱作农业的启动之年,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将抓好“大力提升耕地质量、集约利用农水资源、加快旱作良种攻关、推进旱作农艺创新、推进农机配套融合、推进绿色循环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有机旱作品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典型”等十大项重点任务。

我省还将突出1市5县30个封闭示范片的典型创建,着力抓好长治市,娄烦县、山阴县、神池县、兴县和陵川县等5个县,以及清徐、阳曲、灵丘、广灵县等30个县的有机旱作典型示范创建,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典型,集成推广一批技术,进一步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把资金用好,把项目管好,充分发挥资金项目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确保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起好步、开好头。

山西晚报记者 许晶晶

  • 上一篇:700余只澳洲种羊坐着包机到了山西
  • 下一篇:买食品看仔细 又有8批次产品上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