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张琦报道:8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相关领导介绍“省政府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会上获悉,8月10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决定投入90.2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将2018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纳入其中统筹实施。其中,安排9.9亿元,促进产业兴旺;安排资金74.65亿元,推动生态宜居;安排资金4.2亿元,推动公共服务;安排资金1.48亿元,深化农村改革。
文件有哪些特点?
据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庙介绍,该文件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资金投入大,来源渠道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投入。那么“钱从哪儿来”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必须不断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资金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今年的财政投入总量达90.23亿元。在这90.23亿元的资金总盘子中,既有原来渠道的资金,也有新的增量资金。其中,预算基数有11.73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2018年新增预算有50.73亿元,PPP融资有12.05亿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有14.72亿元,厕所革命专项资金有1亿元。省财政统筹整合的这些资金,将集中用于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支持重点突出,连续性强。文件当中涉及的各项政策措施都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确定的。比如,大家可能看到了,在产业兴旺方面:龙头企业、有机旱作农业、城郊高效农业、农业“三大省级战略”、优势产业集群基地和产业园观光农业、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等六大重点方向,都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乡村发展中的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都是乡村振乡的龙头和关键所在。大家知道,从2009年到2017年的九年间,我省每年都出台实施了十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九年累计出台了90项扶持政策。为了确保这些已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档、不减力,今年也把这些政策措施纳入进来统筹实施,从而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是涉及部门之多、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的有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农机局、省气象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省卫计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旅发委等13个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和单位都是掌管和制定相关资金政策的省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涉及部门多、政策较密集,是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大家也会注意到,文件中的每项政策措施基本上都有相对应的资金投入,可谓是用真金白银作保障,更凸显了政策含金量极高的特点。
资金方面财政部门如何筹集?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安晓飞介绍,财政部门在筹集资金方面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增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提高“三农”投入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比重,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2018年,省财政新增近15亿元专项用于实施乡村振兴。将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三农”。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统筹政府债券支持乡村振兴。鼓励各市县在年度政府债券限额内,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共性项目建设。
二是盘活存量,改革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机制。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对行业内涉农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源头整合,行业间涉农资金在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统筹。实行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大专项+任务清单”制度。2018年起,在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和省农机局等四部门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任务清单区分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给予地方不同的整合权限,地方政府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重点任务,引导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集中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做好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挥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信用平台作用,在产粮大县、畜牧大县、特色优势产业大县加快建立基层服务网络,为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省财政厅按照规定比例给予补助。推进多层次、普惠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扩大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贷款贴息规模。因地制宜推广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支农政策体系,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有机旱作农业如何推动?
2018年是全面实施有机旱作农业的启动之年,为此,省农业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和平说,为加快推进全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厅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抓思路创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和谐,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主体运作,坚持政策推动、示范引领。
二是抓区域布局,统筹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布局了雁门关、吕梁山、太行山、上党盆地、汾河平原、城郊农业六大区域,明确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主打“特色优质”牌。
三是抓重点工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为方向, 从我省实际出发,突出抓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旱作良种攻关工程、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绿色循环发展工程等6大工程。
四是抓组织推动。省政府成立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全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成员由14个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同时,抽调农大、农科院等单位的31名专家组建有机旱作农业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五是抓保障措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为此,省里从强化组织领导、典型示范带动、品牌打造、科技支撑、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宣传培训等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