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看着地里的谷子发愁。
“你看看,这都不长谷穗,这不成草了么。”8月20日,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南窑头村,81岁的村民刘师傅指着自家地里的谷子,欲哭无泪。种了50多年谷子,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满地的谷子,要么不长谷穗,要么长了谷穗,谷穗上却长出来很多芽儿。
不是只有刘师傅一家的地遇到这种情况,走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了多块有类似情况的谷子地。这些谷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有多少农户家的地出现这种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场走访
谷子几近绝收,老农第一次遇这种情况
8月20日,山西晚报记者开车前往榆次区什贴镇,快到南窑头村时,路两边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作物基本就两种,玉米和谷子,其中,玉米占了大半。山西晚报记者把车停在一片谷子地旁边,这片谷子长势不错,二三十厘米长的谷穗沉甸甸的,弯下了头。一大片地里,偶尔有一两棵谷子发黄。
很快到了刘师傅家的地头。地里的情况与山西晚报记者刚才看到的明显不一样,很多谷子都没长高,更关键的是,这些谷子都没有谷穗,叶子也黄了,还有一些是在本该长出谷穗的地方,长出像花一样的东西。
一边往地里深处走,刘师傅一边随手揪下谷穗给山西晚报记者看。揪下来的谷穗,有的从根部长出来1厘米长的芽儿,有的从顶部长芽儿,还有的全身都长了两三厘米长的芽儿,看上去已经不像谷穗了。“还有一个多月才成熟,谁知道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呢?”刘师傅眼睛微微眯着,一脸苦笑:“我20多岁开始种地,5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挺蒙的。”
这样的地,今年还有收成吗?刘师傅说,7月下旬,他发现谷子有问题,就反映到了农业部门,有人下来查看,“划了一小块地,统计了一下,九成的谷子都没戏了,基本绝收。”他说,正常年景,一亩地的谷子能收350到400公斤,收成不好时也有300公斤。
刘师傅的儿女都在外工作,家里的农活就靠刘师傅和老伴两个人干。播种、施肥都是机械完成的,但间苗、除草都得人工做,“人老了,蹲不下去。他都是一条腿跪在地上间苗的。”刘师傅的老伴比划着给膝盖包上东西的动作,满脸心疼。光间苗这件事,三四亩的谷子地,刘师傅一条腿跪着干了五六天。
谷子不长穗儿,这种情况附近村子也有
刘师傅家这片地大概三四亩。顺着这片谷子地,山西晚报记者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两块谷子地,情况和刘师傅家的一样。
由于老伴身体不好,今年60多岁的林女士是家里的主劳力,她带着山西晚报记者往自家谷子地走。农民们都想多种一点儿是一点儿,田地间几乎没有路,穿过两片玉米地,才到了谷子地。乍看过去,谷子还不错。但是,“也就外面这一点儿看着还行,你往里走走。”按林女士说的,果然,没走两米远,眼前就出现了和刘师傅家谷子一样的情况。
还有谁家地里出现了这情况?刘师傅的女儿说,村里好多人家的地里都是这样。这会儿是下午两点,天正热,巷子里没有人,林女士带着山西晚报记者往村子另一头走,走到顶头,一个铁门大敞着。林女士喊了几声,一位头发全白了的村民走出来。老人姓李,65岁,他家种了3亩左右的谷子,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南窑头村村支书告诉记者,村里一共有七八十户人家,其中大概50户左右种了谷子,多的有六七亩,少的有两三亩,几乎都出现这个问题,只不过程度不一样,“他家是90%都有问题,别人家可能是30%、40%、50%。”按一户种3亩谷子计算,村里大概有150亩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同类问题。
距离南窑头村不远有个兴治村,村民康师傅种了两亩谷子,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康师傅家的谷子地比较偏远,他带着山西晚报记者走到一片庄稼地看,走了200米左右,路边有3块谷子地,这些谷子也都出现叶子发黄、不长穗儿、谷穗长芽儿的问题。
涉及面比较大,村民认为是种子有问题
“以前种谷子,也不是没有不长穗的情况,但是极少,顶多百分之一。现在是占到了九成。”刘师傅说,多年来,他们种的都是“晋谷21号”,这个小米口感好、销路好。
刘师傅家的谷种是买来的,一袋750克,15元。家里还保留着当初种子的包装袋,正面写着“优良品种品名:晋谷21号原种”。刘师傅说,每年种谷子都是买种子,今年他买了3袋种子,自家地里种完后,剩下的还给林女士家用了一部分。
林女士家种的是刘师傅没用完的种子,不太够用,还加了一些她家去年收谷子后留下来的,因为混种在一起,也看不出自家留种长得咋样。李师傅家种的也是其他村民没用完的,同样是“晋谷21号”。兴治村康师傅家种的也是“晋谷21号”。
由于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涉及范围又比较广,几位村民都认为是“籽籽(种子)”的问题。种子的包装袋上写着“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异地换种,以调用原种为主”,刘师傅的女儿说,她家有几片地,每年,这几块地都是轮换着种谷子、玉米。每袋原种里,除了谷种外,还有一袋药,她父亲也是把种子和药拌在一起种的。康师傅说,种子袋里有一个小包装袋,就跟方便面的调料包大小差不多,里面是白色粉末,种子是和药拌起来用的。
“区农委的人下来检查,说是土地、病害的原因,但不可能我家地有问题,别人家的地也都有问题,这些地隔得挺远的。”刘师傅的女儿想不通,她说,大概20多天前,区农委的人来看过后,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种子,说是要鉴定,但一直没告诉她鉴定结果是啥。
几户村民家用的种子都是从一家叫晋中拴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经销店里买的。山西晚报记者来到这家经销店,店主李拴玉正好在,他说自己开店十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向他反映的只有一户村民,他去地里看过了,专家也去看过,说这是谷子白发病。“他家的比较厉害,有90%,别人家也有,但没这么厉害。”李拴玉认为是村民种的方式有问题,没有按包装袋上的说明拌药。因为谷子是谷雨前后播种,李拴玉说,店里现在没有种子了。
如果谷子绝收,按一斤小米5元钱、一亩地300公斤产量计算,一亩地的损失在3000元,3亩地的损失就近万元。如果弄不清楚,不能防患于未然,明年该怎么办就成了大问题。
相关部门
什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
不排除种子有问题,得等鉴定结果出来
8月20日下午,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什贴镇,见到了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永亮。王永亮说,他确实接到过村民反映,“8月2日,有村民来反映这事儿,当天下午,我就去了南窑头村。”王永亮去看了两户村民的地,“两家情况基本一样,今年是没有收成了。”王永亮也提到了白发病,但也不能排除种子有问题,“一切得等鉴定结果出来,不管是很多户很多亩,还是一户几亩地,该处理的都应该处理。”
随后,山西晚报记者又来到榆次区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李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管理站主要是通过市场抽查、去生产企业抽检等方式监管种子的质量,看种子是否合格、包装是否规范等,如果发现问题,就下发通知让整改。她表示,今年春天抽查时,未发现种子有问题,“晋谷21号在什贴镇种了很多年,大家都说这个种子种出来的小米好吃,我们也常买什贴镇的小米。”李女士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情况。
为什么种庄稼要用买来的种子?李女士说,自家谷子收的时候,可能会有草籽或者其他杂质,如果连续种的话还可能发生变异。另外,种的过程中还会和旁边谷子授粉变杂,产量就会降低。种子生产厂家的种子,会把杂的、病的都去掉,还得符合国家标准,种出来产量会高些。
刘师傅他们用的种子是否有问题,李女士表示,这个需要鉴定,“种子如果按照国家指标鉴定没有问题,就得寻找气候或者其他原因了。”她说,白发病是可以治的,但现在谷穗已经长那么大了,治疗已经晚了。种子管理站没有执法权,李女士说,如果种子出现问题,是归执法大队处理。
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不长穗是因为病害,跟种子质量没关系
猜测谷子几近绝收是种子的问题,刘师傅把问题反映到了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大队的人来查看情况时,也带走了一些留下来的种子,刘师傅说,一直没收到鉴定结果。
8月21日,记者联系到执法大队孙队长。孙队长说,接到刘师傅家的反映后,他们联系了经销商,经销商也提供了进货渠道、营业证等,都是合法合规的,种子来源的票证也齐全。据经销商说,他们一共卖给120多农户,但目前接到反映的就一户,“她(刘师傅的女儿)说是很多家,我们让她统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户,我们也在等情况,想把问题弄清楚,双方坐下来协商一下。”
针对种子检测鉴定的问题,孙队长说,他认为种子不需要送检,一是农户提供的种子数量不够送检,二是这家种子的生产厂家是种子界的权威,“晋谷21号”已经在山西种了十几年了,“它不抗白发病,老百姓愿意种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口感好,一个是产量相对稳定。”
孙队长说,白发病的诱因有很多,种子是一方面,土壤、肥料、传粉以及后期感染、气候等都会有影响,“种子质量是我们管的,病害问题就得找技术专家。我们已经请了专家去看,专家也咨询了其他人,认为不长穗是因为病害,跟种子质量没关系。”
省农科院专家
近几年白发病高发,晋谷21号容易感染
就谷子白发病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研究员郭二虎。听了山西晚报记者描述的症状后,他说这应该是白发病。白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病菌孢子,这种孢子可能沾染在种子上,也可能在土壤里,如果是牲畜吃了带孢子的草料后,粪便也可能带着病菌。这种病菌孢子能存活五六年,所以种谷子需要倒茬,一块地不能连续两年种谷子。白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拌种和喷药,因为这个孢子会向周围传播,所以,在发现谷子有黄斑后,就得把它拔了,避免扩散。刘师傅他们种的晋谷21号是1992年开始推广的优质品种,品质好,但容易感染病菌。
种子是否携带病菌孢子能否检验出来呢?郭二虎说,孢子非常小,不确定在显微镜下能不能看出来,所以拌药非常重要,而且就算拌药,也不能保证每颗种子上都有药剂。近几年,因为气候等多方面原因,白发病比前些年要严重一些。现在,河南等地针对白发病发病率提高的情况,已经开始研究提高拌药的比例,但比例太高会影响出苗率。
记者手记
希望弄清问题根源让谷子“吃上放心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之所以只有刘师傅一家反映到相关部门,不少农民说,自己不知道该向谁反映;还有人不以谷子为主要收入来源,也就“认了”。此次谷子不长穗问题涉及范围较广,单凭农民个人,很难弄清楚问题根源在哪里,该怎么预防处理,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深入调查,用明明白白的调查结果、有效的防范措施,让谷子“吃上放心药”。
本版采写/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滑艳兵 实习生 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