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大同市多措并举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

时间:2018-08-23

为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以乡村环境提升为抓手,积极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形成了一套“领导重视、规划先行、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的模式经验,使贫困村提升工程成为塑新铸魂的民心工程。

高度重视 真抓实干

大同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形成党委统揽、部门联动的高效机制,逐县逐项推进落实。强化攻坚力量:成立了大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以扶贫办为基础,由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近60人,新抽调人员中副处以上有9名。投入真金白银:瞄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拿出10亿元市级财政资金,分别拨转给各县区,专项用于乡村环境整治,开展贫困村提升行动。细化工作部署:二季度以学习交流为主,到工作扎实的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三季度以督促落实为主,到工作排名靠后的县区召开进度督办会。每周一次工作例会,每半月一次情况通报分析研判会,每月一次现场观摩会,坚持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严督实查,赏罚分明:建立“三督三抓三保”督战机制,督任务,抓推进,保进度;督问题,抓整改,保成色;督作风,抓帮扶,保满意。专门拿出5000万元资金,对表现突出的县区和部门进行激励奖励。要求排名靠后的县区在推进会上公开做检讨。

规划先行 分类施策

大同市委、市政府根据各县区立地条件与摘帽退出时序,结合乡村振兴,要求各县区在推进实施贫困村提升中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规划先行:由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为主体、紧贴民生专门聘请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逐村制定了科学完备、适度超前、紧密衔接乡村振兴要求的贫困村提升规划体系。

灵丘县立足县域村镇规划,将红石塄乡脱贫攻坚与唐河流域治理、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相结合,依托唐河大峡谷特有的生态资源及古村落等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将原来的贫困村逐步变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对禀赋资源丰厚、有发展潜力的村庄,加大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力度。对渐趋消亡的村庄,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的,进行易地搬迁,复垦村庄原址;不符合的,重点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按贫困退出标准予以提升。

为此,大同市积极推广灵丘县“星级”村创建模式,将贫困村分为三类:三星村标准(脱贫退出村),“七有九保障”,即有明显村名标识、有政策宣传栏、有卫生室、有洁净公厕、有垃圾存贮池、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客运班车;动力用电、安全用水、安全住房、道路硬化、广电通信网络、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有保障;四星村标准(美丽乡村),在三星村标准的基础上达到“八有四实现”,即有统一村名标识、有文化展墙、有垃圾运输车、有主导产业项目、有农民夜校、有照明路灯、有主干道两侧绿化带、有文体活动中心;通户道路硬化、4G网络、村主干道闭路监控、村主街道排污管道全实现;五星村标准(旅游示范村),在四星村标准的基础上达到“八有三覆盖”,即有特色村名标识、有品牌产业项目、有文艺宣传队伍、有观光道路和专用停车场、有游客接待中心、有污水处理、有保洁人员和巡逻队伍、有购物超市;户用天然气、公共WIFI、闭路监控全覆盖。

积极探索 典型引路

大同市将外出考察学习的经验转化为实践,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村先行试点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实施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同时想方设法提升群众积极性,及时对贫困村提升工程进行宣传,报道相关政策和经验做法,逐渐形成全民动员、全民支持、全民动手的浓厚氛围,不断推进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化。

灵丘县红石塄乡上下车河村对27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总体改造,在确保农民“不失地,保增收”的前提下,实现农民股民化、农村景区化和农业产业化,目前车河村建成两层结构新型农居60多套,种了有机小杂粮、蔬菜,养了有机鸡、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以上。在红石塄乡上下沿河村提升改造过程中,专门聘请台湾设计师,坚持“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理念,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河中的卵石、山里的木材都成为修建自家院、路的材料。这种“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全民参与”的提升模式,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而且提升了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为全省“就地取材,全民参与”先行先试点。

广灵县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对新建住房、易地扶贫安置村,同步建设无害化厕所,个别村庄正在步向“五洁净”。壶泉镇涧西村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和实践,脏乱差治理速度与村庄环卫质量明显提高。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将厕所粪污、禽畜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配备了清扫保洁员,垃圾收集清运车,实现了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环境干净整洁,为民俗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真情投入、严督实导下,在各县精心谋划、真抓实干、争当先锋中,贫困村提升工程在大同市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种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全民共用模式,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在设施共享中化解了贫与非贫的矛盾,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示范,筑牢了基础。

樊彩英

  • 上一篇:祁县交警宣传教育进驾校
  • 下一篇:怀仁公司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