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微信群里这等“好事”,都是骗人的!

时间:2018-08-28

“兴民银行今日成功上市送福利,李总发钱了!”近日,太原市民李先生收到这样一条微信消息,点开后,一个红包出现在屏幕下方。其实,这是一个小游戏,每个人有3次玩的机会,李先生说,他玩了3次后,总共抽取了200多元的红包。页面提示只要分享就可提现,但他分享后并没有任何资金进账。“这是不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又是如何骗的呢?”

无独有偶,太原市民杜先生所在的群里也出现了类似的信息。这些都是真的吗?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信息纯属蒙人,千万别信别点别转发。

玩几十秒游戏就能赚200多元?记者体验:一直在诱导分享

李先生将他收到的“发钱”链接转发给山西晚报记者,链接标题是“兴民银行今日成功上市送福利,李总发钱了”,右下角写有“抢红包”3个红字。打开之后,一个红包出现在屏幕下方,上面写着“上滑开始”,屏幕上方还显示着红包总计金额和游戏剩余时间。游戏时间总计为15秒。山西晚报记者随便滑了几秒,就抢到70多元。游戏一共可以玩3次,山西晚报记者抢到243.24元。游戏结束后,屏幕上出现“立即提现”的字样。点击后,会弹出一个消息框,上面写着“恭喜您获得243.24元现金红包,活动经山西省公证处公证,真实有效。活动宗旨,您只需分享到微信群后,即可领取。群人数>50人将会额外奖励30元。活动奖金仅剩241万元。请分享到微信群后立即领取到账。”

山西晚报记者建了一个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群分享过去,但并没有领到钱,而是提示再分享两个群。这次分享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第一次分享提示“分享失败”,山西晚报记者没有多想,在同一个群里再次分享。分享3个群后,页面再次提示要分享到朋友圈。山西晚报记者第一次分享朋友圈又一次“分享失败,注意:必须公开分享才可以领取,请重新分享到朋友圈”,但是,山西晚报记者在分享过程中,并未选择“部分可见”或者“不给谁看”。

就在山西晚报记者进行测试时,自己所加的一个群里也有人分享了一个类似的链接。这次是“山西永胜集团今日上市,李总任性派钱啦!”点击后,和李先生所发链接的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这次没有写山西省公证处公证,同样是让分享3个群,同样是要分享朋友圈。甚至,同样是在分享群和分享朋友圈的过程中,分别出现过一次“分享失败”。

即便是分享朋友圈成功后,现金也没到账,页面上又出现提示“系统将会验证朋友圈信息判断是否完成分享任务,由于活动量巨大,红包最迟24小时内到账,请保留朋友圈信息至红包到账。”

虽然山西晚报记者几乎是发了朋友圈之后很快删除,也很快有人留言问“真的?”山西晚报记者只好回复:“假的!做个测试。”

关注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号了解防诈骗知识

虽然基本确定这两条链接都是蒙人的,但为了进一步确认,山西晚报记者首先在网上搜索兴民银行,但只搜索到“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随后,山西晚报记者在证券APP里搜索兴民银行,搜到了前面带有“兴民”二字的两家上市企业,但均非兴民银行。

随后,山西晚报记者又咨询了太原市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山西省并没有山西省公证处,目前,太原市区有3家公证处,分别是山西省太原市城南公证处、山西省太原市城北公证处和山西省太原市城西公证处。如果要进行公证,公证员会在现场监督,宣布公证词,会出具公证书。公证书上有公证编号,还有公证员的名章和公证处的公章。如果要查询公证书是否真实有效,需要去出证的公证处查询。

山西晚报记者向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咨询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没有个人财产受损,还不能定性为诈骗行为。如果有个人财产受损后,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是电信诈骗的话就需要报警了,还需要收集证据、准备材料交给办案民警。工作人员推荐大家关注太原市反诈骗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面有典型案例和防骗视频,可以为大家提供防诈骗的知识,提高防诈骗的意识。

网络平台应加大筛检力度 接收到的人应自觉核查

兴民银行搜不到,山西省公证处不存在,这类信息诱导大家点击、分享的目的是什么呢?山西晚报记者再次回看之前分享到群里的内容,发现提示分享失败的信息并不是最初点击的链接,两个信息的链接一个有涉黄内容,一个点击进去是小说页面。山西晚报记者打开页面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投诉。8月27日,山西晚报记者再次点击“兴民银行链接”,页面显示“已停止访问该网页”,再点击分享它之后出现的涉黄页面,同样显示“已停止访问该网页”。

山西晚报记者选择投诉时,里面有“网页包含诱导分享/关注性质的内容”一项。点开后,有微信安全中心的提醒,诱导分享是一种不正当利用微信外部链接、公众号群发消息功能破坏用户体验的行为。在诱导分享类内容里面包括“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号账号文章的,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

就此类链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刘杰。她说,这种转发领红包的骗局,一般具有新闻素养的人都能够辨别,其实就是借助人们贪便宜的心态,实现其他信息的非正常传播。这种信息和各种网络谣言一样层出不穷,反映出新媒体环境下不同人群之间的信息鸿沟,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公民新闻素养的缺乏。对此,新闻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教育和引导力度,提高大家对于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微信等平台也应该加大技术和人工筛检力度,更加及时地发现这种不良信息并加以处理。对于这种给“便宜”的信息,每个接收到的人也应该自觉核查信息中的主体、时间、地点、逻辑等内容是否存在疑问,其实,哪怕上网查一下,也很有可能发现其他地方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骗局或谣言,自觉核查,才能避免自己被蒙骗甚至财产受损。

山西晚报记者 滑艳兵 实习生 郭锋

  • 上一篇:开学“表情包”
  • 下一篇: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落地太原 喊你来免费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