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3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省发改委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是吕梁市临县碛口镇尧昌里、陈家垣、寨则山、前后山和墕头等5个村。目前,已有寨则山、前后山、墕头等3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进入了巩固阶段。剩余的尧昌里村、陈家垣村计划分别于2018年、2019年整村脱贫。
近年来,省发改委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严格贯彻落实省发改委领导的指示要求,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部门优势,以党建引领、信息公开、结对帮扶、项目助推为抓手,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省发改委主任姜四清在2018年的一次驻村帮扶工作中要求,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精准施策,积极工作,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党建引领驻村扶贫
省发改委驻村帮扶工作队成立了以包村队长为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积极探索“扶贫+党建”模式,进一步加强省发改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挂职干部等三支队伍的管理。
在各村的治理上,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把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直接延伸到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以精准扶贫、涉农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带头人的履职水平和致富能力。建立和完善了矛盾调解机构,积极帮助当地群众化解纠纷、处理矛盾,密切了群众与干部的关系。
信息公开主动晾晒
省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开辟了脱贫攻坚专栏,内容不仅包括扶贫工作动态、扶贫政策解读,还包括党员结对信息、贫困户实时诉求、群众满意度评分等信息,推动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在各帮扶村,驻村工作队也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在贫困户家门口悬挂“党员结对帮扶门牌卡”,强化帮扶人和贫困户之间的联系;推动执行项目申报的“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所申报的项目代表了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此外,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还通过喇叭、微信、政策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将扶贫领域各项惠民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解读,使帮扶村群众能够深入理解扶贫政策,更好地用于生产实践。
结对帮扶温暖人心
为了确保党员结对帮扶落在实处,省发改委专门制定了《山西省发改委党员结对帮扶制度》,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了党员结对帮扶的时间要求、工作内容、帮扶措施、目标考核等,有力保障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精细化、规范化。
各包村领导每年都会带领结对党员干部赴各帮扶村开展5天-6天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开展集中调研解决。党员干部通过实地对结对帮扶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填写《入户调研走访登记簿》。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通过贫困户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对每户贫困户帮扶前、帮扶中、帮扶后各阶段的扶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力地确保了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和帮扶效果的不断提升。
项目助推脱贫致富
针对帮扶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示范带动力弱的问题,省发改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实际,将扶贫项目具体细化为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特色产业等项目。
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积极帮助争取省、市、县用于村级公路建设的项目资金,重点在各帮扶村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和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在民生领域项目上,对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进行耐心细致动员,帮助群众在存在普遍需求的就学、残疾、就医等手续办理上进行统一集中申请。
在特色产业项目上,推动尧昌里村、寨则山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大力发展陈家垣村旅游观光项目,推进各帮扶村实施红枣提质增效和前后山村黑枸杞种植、陈家垣村“玉露香”梨种植园区建设等。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陈家垣村引水上山,900亩红枣提质增效工程,200亩新品种土豆、50亩黑枸杞、50亩“玉露香”梨的种植,100亩大棚采摘园的建设。
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省发改委驻村帮扶工作队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
本报通讯员 李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