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大盐碱地改良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改良剂,让吉林白城重度盐碱地获得新生
山西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课题组经过十几年反复试验研究,自主研发的新型改良剂让有全国盐碱地重灾区之称的吉林白城重度盐碱地获得新生。近日,经专家组测试,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具有绿色生态优点,在盐碱地改良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
8月10日上午,在吉林白城市舍力镇新华村水稻实验田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专家对山西农大的盐碱地改良项目进行了中期田间调查。“这里地势低洼,盐碱程度更偏高,PH值在8-9。”田块主人卢文生介绍,“这块地年年种,产量一直不乐观。去年在山西农大专家指导下进行土壤改良,种出的水稻大有改观。”记者了解到,该田块虽然部分仍泛着白色盐渍,但整体少有死苗死棵现象。
500米开外的另外两块对照田里,盐碱地改良效果愈发突出。两块田一路相隔,路北两亩地地势较高,往年的产量要高于路南低洼的两亩地。经过半年多改良,两块田的水稻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场,专家分别从两块田中随机挖出两棵水稻进行对比,差别明显。经过改良的低洼田块,水稻在根系、株高、粗壮度、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和饱满度上明显高于对比田块,单就株高看,要超出对比田块10%以上。
“改良效果超出我预料!”试验田主人说,低洼处盐碱重,今年5月在施肥时每亩增施了山西农大出品的晋兴高科土壤改良剂,两块田的产量竟然发生了反转,令人意外。
课题组负责人赵晋忠说,改良剂是一种糖类化合物,其在土壤里遇到碱后发挥作用,首先降解,然后被土壤微生物吸收,最后作为养分被植物汲取,作用完成后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这款改良剂为中性,可与各类酸性化肥、有机肥进行复配。
吉林白城市素有全国盐碱地重灾区之称,由于改良成本高,改良效果难以持续。白城现有280万余亩水稻种植面积,半数田地由盐碱地改良而来。山西农大的“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课题组连续两年在白城、松原等地进行分批试验,效果非常好。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武丽萍说,盐碱地改良主要是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对这种重度苏打盐碱地来说,阻断钠离子至关重要,从这样一个效果来看,它应该是阻断了钠离子,出苗率高,对生物根系刺激很好。特别是水稻叶子增厚,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这样光合能力强,即使在抽穗的后期,子粒饱满,能有效保障产量的形成。
据了解,山西农大的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成本低、方便用、市场大,产品一经面世,就具备了爆品基因。此次观摩期间,已经有不少经销商力邀洽谈。该技术已经在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山西等地广做试验,经过本次专家组考察鉴定后,这款改良剂将在北方的盐碱地全面铺开。
本报记者 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