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陕西西安与铜川两市入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其中铜川位列第九名。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和瞭望智库共同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1届。本届推选活动从6月份启动后,组委会选定了94个地级以上候选城市,累计1000多万人次参加了公众调查、抽样调查和大数据采集,涵盖了居民收入、生活品质、城市向往、旅游向往、就业、生态环境、治安、诉讼咨询、交通、教育等十六大类44个指标。经过组委会评审,最终,成都、杭州、宁波、南京、长春、西安、长沙、台州、铜川、徐州十座城市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铜川市本次入选,是西部地区首次上榜的地级市。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组委会执行主任王啟广说:“铜川是诞生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城市。平凡之城不平凡,过去,作为一个以煤炭、水泥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铜川曾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近年来,铜川市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大民生投入,使老百姓在环境、就业、医疗、住房、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幸福感显著提升,所以能够成功上榜。”
当天在“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作为受邀的四个城市之一,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做了题为《转型发展让铜川成为幸福之城》的主旨演讲。
12月7日,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市委书记郭大为作主旨发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记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到北京参加“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追逐文明,收获幸福,学习交流,心情喜悦。“城市幸福感”是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铜川在建设幸福城市方面主要就是抓转型,转型发展让铜川成为幸福之城。
过去的铜川,是一座以奉献为幸福的城市。铜川是革命老区,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铜川照金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党史上被称为“两点一存”。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铜川视察时强调:“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铜川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958年建市,是陕西省继西安之后的第二个省辖市,城市化率64.23%。“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有苏联援建的王石凹煤矿和民主德国援建的耀县水泥厂落户铜川。那个时期,陕西省的煤炭总产量的70%来自铜川。那个年代,一切为了国家建设,当年的矿工精神就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60年来,铜川矿工涌现出了100多位省部级以上劳模和1000多位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他们诠释了“为党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的信仰。
过去的铜川,由于只顾资源的开采,使得产业单一,形成了“一黑二白”(即煤炭、水泥、电解铝)的产业格局,同时也形成了“先生产、后生活”的方式,一切只为国家做贡献,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从而倒逼铜川走上了转型之路。
现在的铜川,是一座在转型中增量幸福的城市。转型是系统工程,我们抓住铜川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等重大政策机遇,按照产业转型强基础、城市转型提气质、社会转型惠民生、体制机制转型增动力的思路,系统推进铜川转型发展。
产业转型方面。我们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了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煤发电、用电炼铝、铝深加工。我们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培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非煤产业占产业比重的88%。我们深挖厚重的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打造全景铜川,把“好风景”变成“好光景”。
城市转型方面。我们将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作为自己的目标。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放到一个现实而又终极的意义上去把握,使城市与市民紧紧连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紧紧贴在一起,践行“城市首先是让人用的,其次才是让人看的”理念。我们一手抓“置家当、添大件”,建设公园绿地、文体基地、休闲广场、城市建筑和雕塑,使这些公共设施、公共建筑成为市民“家”的延伸。一手抓城市精细化管理,“管到每处管到家”,添绿让城市更有生机,增亮让城市更富灵动,净化让城市更加清新。狠抓治污降霾,大力实施气化工程,实现了产煤不用煤。我们绝不拿生态环境拼输赢,坚持用环保指导所有决策。近年来,铜川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宜居城市。
社会转型方面。我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工程,解决了全市三分之一人口的住房问题。我们努力建设健康铜川,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是西北地区首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的综合性医院,铜川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大战略下,铜川脱贫工作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我们加强治安管理,“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成为常态,我市治安满意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社会和谐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体制机制转型方面。我们主要是抓改革,用制度保障幸福。设立了8个园区,拉大了城市框架,把园区当城市建、当景区建,城市化步伐加快。建设“网上群众工作部”,线下问题,线上解决,用网路连通心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推广PPP模式,集中供热、“美丽乡村气化工程”、综合客运站等项目入选全国PPP示范项目,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幸福城市让城市更文明。城市越幸福,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越强,对城市的归属感、满足感也就越强,在精神层面上都是一种感染和激励,“好人之城”成就了“幸福之城”。“铜川好人”品牌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好人”在全国大约13万人中有1位,在陕西省10.5万人中有1位,而在铜川市4.23万人中就有1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全省的2.5倍。
人人幸福,城市幸福;城市幸福,人人幸福。幸福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就是幸福。新时代幸福城市是全方位的幸福,我们既要抓物质富裕,更要抓精神富裕,真正让幸福城市更好地满足人、提升人、发展人。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有更好的憧憬和期待:共享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应是我们心中的幸福。
铜川既是革命老区,也是一座文化之城,是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哲学家傅玄、史学家令狐德棻的故里。那里有玄奘译经创宗圆寂之地玉华宫,有“东方古瓷镇活化石”陈炉,有著名作家路遥体验生活的鸭口煤矿,《平凡的世界》中的“铜城”,就是以铜川为原型,《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也是铜川的煤矿职工。铜川也有好山好水、好生态、好蓝天,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在此繁衍生息。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到铜川来,感受铜川的文化魅力、人文风情和秀美景色。
谢谢大家!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