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到七十古来稀,而洋县谢村镇的杨素英老人都年过期颐,如今101岁她不仅没病没痛,还记忆好思维清晰,每天爱喝“八宝粥”。
百岁老人记忆好思维清晰
12月22日,杨素英在自己卧室里烤火,见到陌生人来访,老人笑着招呼来客坐下。并招手示意二儿子冯庙发,并将脸凑到冯庙发的耳朵旁,小声询问“他们是干啥的?”
“他们是记者,妈!是来给你照相的!”冯庙发回道。听完二儿子介绍的杨素英老人,立刻双手作揖:“真的麻烦你们了!跑这么远!”
在大约30平米的一间卧室里,摆着两张床,床上的被子都叠放的整整齐齐,一张床是儿子冯庙发的,一张床是杨素英老人自己的。这就是杨素英老人的家,一栋4间两层小平房,位于汉中洋县谢村镇四红村3组。洋县谢村镇以盛产“谢村黄酒”而远近闻名。
“我今年101岁了!”面对记者的采访,杨素英老人干脆响亮地回答道,老伴冯仲先已去世40多年了,她们三姊妹中,她排行老大,也是年龄最大的,如今二弟已经去世。
今年72岁的冯庙发是杨素英的二儿子,老人一生养育3个儿子,大儿子冯秉记在外当兵,后来退役复原后留在了外地工作,并在当地安家立业,今年已满76岁。三儿子纪明取了宝鸡凤县的媳妇,便在凤县安家落户,已于2014年去世。如今,杨素英老人由已退休回家的二儿子冯庙发负责赡养照顾。
“我母亲记忆好的很!我都记不到的陈年往事她老人家都能记得。冯庙发说,“你要和我母亲聊天,老人能从她自己记事起聊到现在。”
冯庙发介绍说,他自2002年从一个国企建筑公司退休后,从深圳回到洋县老家,和妻子一起侍奉母亲,他妻子在2014年去世,如今家里就剩下自己和母亲,俩女儿已经嫁出去了(大女儿远嫁海南,二女儿嫁到洋县五丰),而唯一一个儿子在西安上班,并在西安买了房。
爱喝八宝粥下午3点后不再进食
“虽然我一个人照顾母亲,但是我要把她老人家照顾的好好的,从未摔倒或是磕着碰着。”冯庙发说,“不照顾好母亲,我良心上过不去。”
12月22日,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杨素英老人在儿子冯庙发的照顾下,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你可能看不出老人已年过期颐,倒像是80多岁。
“母亲身体没啥病,就是右腿在之前上厕所时自己蹲下去就起不来了,因为年老缺血引起的。”冯庙发说,如今母亲只能依靠凳子撑着行走。
而关于老人的饮食。冯庙发说:“母亲就是每天上午爱吃我做的八宝粥,中午2点多吃一顿米饭菜,下午3点以后就不再吃饭了。”因为母亲没有牙齿,冯庙发利用高压锅给母亲做八宝粥,粥煮的很软。
冯庙发煮的八宝粥不仅是黑米、黑豆、莲子、燕麦、核桃、花生...还有自家产的黄豆等农作物。“这就可能不止八宝了,是多种粮食混合高压压猪的多宝了。”冯庙发笑着对记者说,目前口味清淡,不爱吃肉,不吃吃鸡蛋,也喝不了牛奶。
聊起杨素英养成不吃晚饭的习惯,冯庙发解释说,母亲说过她晚上进食后不好消化,加之晚上睡的早,吃了晚饭就睡不好觉,所以干脆就不吃晚饭了。“这个习惯已持续10多年,说不定就是母亲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每天吃完饭,母亲还会扶着凳子爱在屋子里转上几圈。”冯庙发说,这样有助于母亲消化。
从未进过医院 心胸十分开阔
据冯庙发家旁边一位邻居介绍说:“老人活了这么大年龄,我从未见老人去过医院,平时感冒都很少见的,我们这一块块就没有比杨老太天年龄更大的了。”
“三年前,母亲上厕所自己蹲下去就站不起来了,因缺血,后来右腿就没力气,需要辅助物才能行走。”冯庙发说,“这种情况都未去医院治疗,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去医院经不起折腾,后来慢慢恢复又能自己走路了。”
据悉,杨素英老人不识字,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一生勤劳。在右腿好着的时候,老人一直坚持给儿子冯庙发和自己做饭,而且还包揽一切家务活。“我力量强的很!就是腿没有以前利索了!”22日下午,杨素英老人对华商报记者感叹地说。
“我母亲能长寿跟她心态好分不开,母亲这个人心胸开阔,不计较,不和人争,干啥事有啥说啥,实事求是。”冯庙发说,母亲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妇女,辛劳一生养育他们三兄弟,活到101岁是老人的福分,也是他们做儿女的福分。
“我也不知道咋活的,活着活着...就100岁了。”杨素英老人笑着说,她们家族也没有长寿传统。
12月22日下午,杨素英老人见到记者将要离开她家,赶紧伸出右手向记者挥手致意,口里还一遍又一遍地说着“麻烦了,麻烦了......”华商报记者周金柱通讯员张映伟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