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共宝鸡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2017年全市经济稳中有优、民生持续提升、生态明显改善、党建得到加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4亿元,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增长1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以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为标志,宝鸡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投资增效
预计全年完成投资960亿
实施追赶超越重点项目443个,年度投资额增长50.6%,预计全年完成投资960亿元。吉利36万台汽车发动机下线、24万辆整车生产线二次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华润丰台山10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法士特100万台轻卡变速器、阳平铁路物流基地、陕汽控股全系列商用车暨新能源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工,150万吨甲醇二期项目、蔡家坡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航天7107项目、泰华物流产业园、陇县羊乳协同创新发展园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全面实施“1553”行动计划和《宝鸡制造2025行动纲要》,强力推进工业强基“六大工程”,实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改重点项目96个,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和小微企业扶助专项行动,预计全年新增规上企业77户,新增标准化厂房79万平方米。瞄准工业4.0,出台《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2个机器人产业项目持续发力,“宝鸡智造”迈入新时代。
旅游带动
深入实施“旅游5+”战略
深入实施“旅游5+”战略,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实施总投资462亿元的重点项目49个,九龙山景区建成开园,太白山、关山草原、渭河百里画廊等景点景观全面提升,太白鳌山滑雪场、岐山周文化等3个景区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旅游+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带动全市60个村4.7万人实现脱贫。
预计全市共接待游客79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9.6亿元,分别增长25.1%和31.8%。
县域突破
县域经济占全市GDP比重50%左右
把县域突破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高新区、蔡家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聚集,陈仓区电商物流、陇县生态乳都、麟游煤电产业异军突起,眉县霸王河、金台金河智慧园区建成启用,扶风生物医药产业园、渭滨石墨烯产业园签约落地,凤翔、岐山、凤县入选2017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占全市GDP比重50%左右。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启动建设眉县猕猴桃、陇县羊乳加工等6个优势农产品加工园区,16个现代农业园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
精准扶贫
5.4万个贫困家庭稳定嵌入产业链
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193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66亿元,使5.4万个贫困家庭稳定嵌入产业链。实施就业扶贫六项工程,全年技能培训贫困人口1万人,开发城乡公益性专岗1.1万个,带动2.9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贫困群众增收能力不断提升。
全方位落实农村低保等保障兜底扶持救助政策,在501个贫困村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818个,新建易地搬迁安置房2236户,完成危房改造6266户,居住条件彻底改善。全年5.77万贫困人口脱贫、158个贫困村退出任务如期完成。
污染防治 每年可削减燃煤消费218万吨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五改”(改气、电、炕、暖、灶)和城乡“三告别”(告别土炕、火炉、烟花爆竹),累计完成“五改”任务61.8万户,取缔改造“散乱污”企业118家,每年可削减燃煤消费218万吨。1-11月份,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3天,同比增加2天。
3个县启动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试点,探索“三绿+绿色旅游+绿色保护”发展模式,在6个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50个市级美丽乡村、100个县级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大力实施41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民生保障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7万
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226.5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9%。聚力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就业专项行动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专项行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6亿元。
率先在西北地区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个不出村”经办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作为全省唯一地市首批加入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职业教育、全民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实现新突破。
深化医改宝鸡模式,入选全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全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市、首批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建成投用农村幸福院1112个,市县两级管理运行经费配套落实到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华商记者张欣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