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歌曲《中国力量》词作者郑炳权作品研讨会在咸阳秦汉文学馆举办,党永庵、苟海生、王安潮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据了解,此次会议是咸阳市举办的首次歌词家研讨会,参会的专家既有在乐团担任专职文学创作的专家,又有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更有乐团负责人、以及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等,会上,他们不仅对词作家“郑炳权现象”进行了分析,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也给陕西歌词创作者以启示。
作词两年摘大奖 称“郑炳权现象”
据了解,歌曲《中国力量》于2017年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办单曲CD首发仪式。该曲由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作曲刘琦作曲,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吕继宏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王丽达演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歌曲以人民团结、国家富强为主题,气势磅薄,彰显中国力量。
郑炳权自2015年起正式从事歌词创作,三两年多来,由他作词的《BiangBiang面》、《月亮头顶亮光光》等歌曲或登上央视,或摘得全国奖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歌词是一朵小花,但是它最接近生活。炳权先生加入歌词创作行列是咸阳文艺界的收获。”在陕西省乐团担任专职文学创作的歌词专家党永庵说,“起步较迟,步伐很大,一下子进入快车到,成为炳权现象。”
厚积薄发又勤奋 热爱创作未来大有可为
党永庵表示,作为一位业余歌词作家,要脱颖而出非常不易。作为现象,都会有规律:郑炳权是科班出身,大学中文系毕业,有相关知识体系基础;他很勤奋,从2015年开始创作开始,写歌词之外还写诗、词、散文、顺口溜等;善于合作,团结作曲家、歌唱家,三位一体,才能实现终极目的,变成歌曲,人口传唱。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将对全省歌词创作者有所启示:自己要有功力,要勤奋努力。党永庵说“他的作品有‘三大’特点:大笔触、大气象、大包装。我建议在今后的创作中大笔触需要小细节,大气象需要小生活、大包装里需要小雕琢。”
著名作家、咸阳市作协原主席杨焕亭认为,郑炳权创作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有时代的俯瞰意识;善于从生活中撷取意象;善于从群众中群众语言中学习。他建议郑炳权在今后的创作中在平仄押韵、升华主题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作品越来越优秀。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郑炳权热爱生活,人生经历丰富,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细致入微,痴迷诗词创作。他是美的抒发者而非演绎者,创作时题材丰富信手拈来、情真意切,随口而发,有情趣,未来大有可为。
现场出席的与郑炳权同样“走进”人民大会堂文艺工作者、郑炳权的老师张宗彪在内,均对郑炳权的作品表示肯定与支持,同时也对他未来的发展提出期许。张宗彪表示,郑炳权从事歌词创作自己感到很意外,参加《中国力量》发布会时举得很震撼,今天参会看到他如此多作品感到惊喜。“好的歌词让人受到鼓舞,《中国力量》歌词108个字,我抄写了三遍,同时书写全文赠与郑炳权”张宗彪说。
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