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刚,男,1987年4月出生,宜君县尧生镇尧生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系宜君丰茂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荣获第二届自强励志类“宜君好人”称号。
创业路上“一波三折”
2009年,22岁的徐龙刚经亲朋介绍,只身来到陕北给一个包工头开私家车。为了能挣大钱,他又报名学开铲车,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学习回填技术时,由于刹车失灵,导致他的左脚后跟裂缝,这次意外让他“开铲车挣大钱”的梦想成了泡影。
疗伤期间,他的心中便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他相信“只要努力,好好干,在哪儿都能挣到钱。”脚伤好了之后,他便返乡,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先是养羊、后是贩煤,但都因缺技术、没本钱、少帮手,总是付出的多,收获的少。为了改变现状,为了心中的“创业梦”,2012年底,尧生大队向外发包30亩果园,他瞅准这个好机会,可高额的承包金让他犯了难。为了筹措资金,他走亲访友、出入银行,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通过借或贷的方式凑齐了资金,以13.5万元的价格成功竞标,争取到了30亩果园的承包权。可由于缺技术、缺经验、缺劳力,承包初期的效益并不好,债务上门、家人埋怨让他不堪重负,可不服输、不甘心的他没有放弃。于是,他边干边学,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术、参加培训、虚心请教,经过不懈努力,他承包的30亩果园,第二年的效益就大大增加了。
办合作社“唱好插曲”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年轻的徐龙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3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口中得知了创办合作社的好政策。于是,经过多方咨询,3月份,成功注册了宜君县丰茂苹果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4户,注册资金211万。这个大胆的做法,惹得父母认为他“瞎折腾,害怕他亏本”;妻子埋怨他“事干大了不顾家,不管孩子”……面对家人的担心和牢骚,他也不争不辩。
经过精心经营和管理,合作社运行的很顺利。2013年底,就在县科技局申报了“外观设计”、“秦宜”商标、“圣优四季”三项专利并顺利通过。在近三年的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上,经他创办的合作社销售的苹果,因为独特的包装箱、优质的品质获得了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优质苹果银奖。此殊荣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多处客商,年销售苹果量达200余万斤,这让果农们“鼓起了腰包”。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合作社年初和果农签订的协议,其价格可能与收获季节的市场价格有出入。为了稳定果农情绪,遵守与客商的协议,树立“诚信”品牌,他向果农们承诺:“哪怕自己赔钱,也不能让果农受损失。”2015年,他又亲赴陕西海升果业公司学习,回来后,引进了“水肥一体化”直接滴灌技术,带动了14户社员,这一新技术,大大提升果园的管理水平,节省成本。
回馈果农“彰显爱心”
起初,创办合作社,徐龙刚既是为了“共同致富”,也是为了“抵御风险”。如今,经过3年多的努力经营,合作社社员增加至104户,资本达到了311万,新建办公场地120平米,果园面积达1300余亩,效益逐年攀升。
面对日益壮大的合作社,作为理事长的徐龙刚,没有忘记果农们的支持。每年冬天,他都通过合作社聘请果业局技术人员和村上的“土专员”,为社员和其他果农免费冬剪;每年春天,他都会为社员免费送去化肥、农药和其他农资,减轻果农负担;2016年4月初,徐龙刚亲自带果农熬制石硫合剂,帮助宜君县尧生村和白沟村的果农解决了果树病虫害的问题,防治面积2300亩;三年多的时间,他以合作社的名义,出资聘请县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和镇上的“土专员”,对果农进行分期分批培训2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
脱贫攻坚以来,他又积极响应党的政策,采取合作社加贫困户的模式,吸纳了26户有果园的贫困户,帮助他们管理果园,派人上门传授技术,甚至免费代管代干,带动了尧生镇的产业扶贫。2015年元月,丰茂苹果专业合作社慰问贫困户24户,发放米、油48份;2017年,合作社按照协议相关规定,向吸纳进社的每户贫困户分红600元,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净收入。
徐龙刚所经营的宜君县丰茂苹果专业合作社荣获“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称号;获得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等,荣誉见证了合作社的迅速成长,这让年轻的徐龙刚心中又有了新目标——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创出品牌,让宜君的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此,他还修建了苹果冷藏库,为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懈努力。
徐龙刚,一个年轻小伙,凭借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勇气,闯出了一条令人信服的致富路。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