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安康市工商局和安康市消协结合投诉热点,向社会发布了消费警示,消费警示揭示了保健品会销的猫腻,提醒老年人不要被“家访”“送温暖”等表面现象蒙蔽。
据了解,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科普讲座(包括在线网络视频讲座)、咨询活动、基地(企业)参观、体验、旅游等方式推销保健食品的一种营销方式。看似正常营销,会销的诱惑在哪里?
会销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方式,一般持续3至5天,分前期宣传、举行讲座、出产品、客户后期维护(“家访”或给老人“送温暖”)等四个环节。
会议期间,组织者会根据了解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类,如原工作单位、收入情况、财产能否自主、老伴儿近况、是否独居、身体病症等,为客户购买产品制定合适的套餐,以便于产品的快速销售。组织者内部根据分工,普通工作人员会负责帮助老人跟销售人员砍价,营造价格最低、最划算、不买即吃亏的氛围。
鉴于会场一般没有多少产品,销售点和会议场所分区域设置,监管部门检查会场时看不到实物,或销售点不在管辖范围内,难以查看所销售的全部产品,很难判定产品的可靠性,有的根本就是普通食品,非保健食品,有的还可能存在价格偏高。
由于这种营销方式极具诱惑性,不少老年人容易中招。为此,市工商局、市消协提醒消费者,警惕经营者打着为老人送健康等旗号,以免费讲座、健康活动为诱饵推销保健食品。
华商记者 张建全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