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对父子同日“贷款”,6年后儿子小刘办ETC因征信有问题未果才发现,并找放款的丰原信用社及上级单位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但至今仍未处理。“不管去银行办什么业务,都因征信有问题办不成,不知何时才是个头。”小刘说。
父子同日各贷2万元 儿子是父亲的“担保人”
5月8日,提起被贷款遭遇,临渭区丰原镇居民刘先生和儿子都很无奈。小刘说,2016年底他在银行办ETC,按规定申请却没办成,因名下有贷款逾期。
“我没在信合办过贷款,咋还能逾期?”小刘说,当时他便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发现他既有“贷款”,父亲也在同一天“贷款”,自己还是父亲贷款的“担保人”。老刘说,“自己也没办贷款,不知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贷款人。”
今年4月20日,老刘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显示:2010年6月30日,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临渭区联社)给他发放了2万元个人经营性贷款,分为240期,2012年6月29日到期。截至2016年4月30日,账户状态为“呆账”,余额为2万元。
同日出具小刘的个人征信报告显示,2010年6月30日,临渭区联社也为他发放了一笔2万元的贷款,到期时间和账户状态与父亲名下贷款相同。对外担保信息一栏显示,他还是父亲名下贷款的“担保人”。
小刘说,为此他多次找经办贷款的丰原信用社和上级单位临渭区联社,但问题一直没解决。
银监会渭南分局:老刘贷款实际借款人非本人
父子俩将遭遇反映到银监会渭南分局后,去年9月30日,银监会渭南分局给老刘作出了书面答复。答复显示,接到反映后,该局责成临渭区联社进行核查,发现老刘办理的这笔贷款,经办人为现经开区信用社客户经理张某(原丰原信用社客户经理)。经与丰原信用社主任及张某核实,证明此笔贷款实际借款人并非老刘。
回复中还提到:临渭区联社要求张某落实实际借款人还款计划,并于3个月内处理完毕;要求丰原信用社迅速办理冒名贷款“平移”手续,尽快消除老刘不良征信记录;根据问责机制,查明事实,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但至今,小刘和父亲名下的贷款未处理,不良征信记录也没有消除。5月8日,华商报记者来到丰原信用社,门卫室一名工作人员称主任外出开会,让华商报记者留下联系方式。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当时经办人张某已调往经开区信用社。经开区信用社一名女士称张某已被借调到渭南市区,具体在哪不清楚。而临渭区联社监察室一名负责人称,要采访得先到该联社综合部,但一名自称门卫的黑色短袖男子联系综合部后称,负责人不在,华商报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并希望得到回复。但截至发稿时,上述两单位均未回复。
华商记者 卫楠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