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华商头条报道了渭南一对父子同日“被贷款”一事。5月9日,华商报记者从银监会渭南分局了解到,目前老刘名下的贷款已还,但不良征信记录仍未消除;对小刘的遭遇,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仍未回应。
5月9日上午,银监会渭南分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经与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系,得知老刘名下的2万元贷款已还,不良征信记录问题已上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目前还没有消除。该局会继续督促进行处理。
对于小刘所称的“被贷款”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未接到反映,因此对具体情况不了解。
当日,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希望了解老刘不良征信记录处理进展情况,以及小刘名下贷款实际贷款人是否非其本人等情况,门卫室一名男子称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渭南办事处的检查组来检查工作,电话联系综合部后称无人接听,华商报记者表示希望对方转达并得到回复,但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该单位回复。
2010年6月30日,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丰原信用社分别为刘先生父子各“发放”了2万元贷款。小刘在2016年底办ETC受阻才发现父子二人均因贷款逾期未还被列入不良征信记录,后多次向丰原信用社及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反映均未果。
去年9月30日,银监会渭南分局在给老刘书面答复中证实,老刘名下贷款的实际借款人非本人。
华商记者 卫楠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