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军阵让世界震撼,法门寺的地宫令举世皆惊,何家村的金器璀璨夺目……说起陕西的文物,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些?但这仅仅是陕西作为华夏发源地,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遗存之沧海一粟。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去看看那些或许并不著名,但却价值连城的宝物,听听“护宝人”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宝物档案
刖人守门鼎(西周二级文物)
1988年宝鸡茹家庄窖藏出土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通高18.7厘米,重4.3公斤。鼎整体呈长方体,造型奇巧别致,以立体雕塑装饰为主,盖已残,上饰窃曲纹,盖的四角端各有一小鸟,器身四角各铸有一个立体卷尾龙,双目圆睁,张口回首,向上攀登,卷尾屈身,神态生动。炉身底部四角有四个扁条形足,足上端各饰有一只袋鼠形兽首,双突目出,双耳耸起,呆萌可爱。
护宝人:翟慧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宣教部主任
陕西宝鸡,曾经孕育了光耀史册的周秦文明,而青铜器则是周秦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宝鸡最炫目的宝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铜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院,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了一个新阵地,进一步彰显了宝鸡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尽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有大名鼎鼎的何尊、逨(lái)盘、逨鼎、秦公镈等青铜器,但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宣教部主任翟慧萍看来,有一件极其罕见的鼎形不得不提,它就是刖(yuè)人守门鼎。它造型别致,形似当代的火锅,不仅是一件实用器,也是我国古代刑罚一件重要的物证。
形似火锅,造型奇巧别致
1974年12月的一天,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起初人们并没在意夹杂在土坑泥土中大量散乱的马骨,但接下来随着锄头落下去所迸出的一下清脆响声,村民们陆续刨出了一些镂刻着精美花纹的“铜疙瘩”。
“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最终确定了1号墓墓主为 伯,2号墓墓主为井姬,年代约在昭、穆之际,这件刖人守门鼎就出土于茹家庄一号墓。”翟慧萍说。
“刖人守门鼎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盛放食物,下层放置炭火,两侧设窗,正面开门,底部的小孔和背面窃曲纹镂孔用于通风助燃散烟,炉盘可以盛放炭火加热,使鼎内食物保持一定的温度,很像现在的火锅。所以每次游客看到这件器物就惊呼,这就是现代火锅的原型呀!”翟慧萍说。
印证史书记载的酷刑
最引人注目的是炉体正面铸有能自由开合的两扇门,右门上站立着一位束发裸体,失去左足的男性奴隶。他的脚是被砍掉的,这是当时的一种刑罚叫刖,他侧身屈膝跪坐在门边作守门状,这是西周刖刑的真实写照,与史书记载的刖者守门相符,证实了《周礼·秋官》记载:“墨者使守门,劓(yì)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yòu),髡(kūn)者使守积。”翟慧萍说。在我国历史上,自夏朝开始就有刖刑,西周时期刖刑的施用更加普遍。春秋时,齐国由于受刖刑奴隶太多,导致假足价格上涨,鞋子非常便宜的奇特现象。
类似于刖刑题材的青铜器迄今共出土了五件,其中宝鸡出土两件。另外三件分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刖刑人方鼎、山西博物院藏刖人守囿铜车以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的刖人守门方鼎。“守门的刖人,反映了奴隶社会底层人悲惨的生活,说明当时的青铜鼎不单是礼器,还被统治者作为维护统治、昭明刑罚的载体,以法律布告的形式,教化其余平民和奴隶们要遵纪守法,它是我们研究西周社会制度和刑罚制度的重要史料。”翟慧萍说,“刖人守门鼎集实用性、艺术性、警示性、教育性为一体,是一件青铜艺术珍品。”华商记者 张欣
编辑:刘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