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涵养天府文化 在历史根脉上开出现代文化之花

时间:2017-05-15

  第六届国际非遗节工作人员王兵:这次是最具挑战性的一届

  第五届国际非遗节上的徒手作画 本报资料图片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全面增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此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天府文化,既是对成都历史文脉精髓的萃取,也是对成都文化发展坐标和愿景的标定,充分彰显出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有着天府文化的深厚根基;如今,站在新起点的成都,也赋予天府文化新的含义――“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我市将大力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报告如是说

  涵养天府文化,扬城市之韵。成都,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既有崇尚创新的基因,又有兼容并蓄的气度;既有聪慧勤巧的秉性,又有友善互助的美德。要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让人文成都别样精彩!

  传承历史文脉,固城市之根。深度挖掘成都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大力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高水平建成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标,持续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文化活动,打造“非遗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和“会展之都”,彰显天府文化的时代风采,让人文成都享誉世界!

  激发文化创造,立城市之品。萃取天府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集聚文创资源要素。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创产业集聚区和文创产业带,打造一批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特色街区。推动文创产业跨界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新兴文化业态,推进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音乐、文博、设计、动漫、影视、传媒、文学创作等为重点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实施文创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龙头文创企业、骨干文创企业、小微文创企业。培育巴蜀文化名家,推出天府精品力作,讲出成都故事,传播成都声音,让人文成都勇立时代潮头!

  共建精神家园,铸城市之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凝聚团结奋进的共同价值追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用新发展理念凝聚城市精神,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让人文成都闪耀真理光辉!

  一线抓落实

  让世界在成都看见非遗的希望和未来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0日在蓉开幕,非遗新生代竞技成一大亮点

  6月10日至18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成都举行。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在前五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非遗节将广泛开展交流互鉴,着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全新的非遗新生代竞技板块,关注非遗新人,将是本届非遗节的一大亮点。”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举办,将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将助推成都打造“非遗之都”,彰显天府文化的时代风采,让人文成都享誉世界!

  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本届国际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以“世界风、中华节、中华戏、中华艺”为节会活动主线,突出展示展演和交流互鉴各社会群体的非遗传承实践与知识技能,广泛汇聚非遗保护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更加协调、与市民生活更加融合。在前五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非遗节将广泛开展交流互鉴,着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昨日是周日,但第六届非遗节成都执委会集中办公室内却一派忙碌的工作景象。办公室大门口,一块“距非遗节开幕只有26天”的红色倒计时牌非常醒目,让人感受到第六届非遗节日渐临近的步伐,一种分秒必争的迫切感扑面而来。从全市文化系统抽调的各路精兵强将汇聚在这里,正为本届非遗节的各项筹备工作铆足了劲,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自市文化馆的王兵,是此次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传承新生代艺人竞技与作品展活动执行小组的负责人。谈及他负责的这个板块的筹备情况,王兵自信满满地说:“我参加了3届非遗节的筹备工作,这次是最具挑战性的一届。本届非遗节是党代会提出打造‘非遗之都’后的第一届非遗节,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次挑战。”他告诉记者,本届非遗节的新生代非遗艺人竞技活动是一个全新板块,之前5届非遗节从来没有过,“共有300多位来自全国的非遗新生代参赛,向全世界展现非遗在传承中创新的成就,将为本届非遗节注入一股新鲜活力。”

  王兵介绍说,“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代艺人竞技与作品展”通过比赛竞技和作品展示,以非遗项目为形,以传统技艺为魂,以“竞技”为形式,增加项目观赏性、体验性和趣味性,鼓励非遗项目新生代艺人在比赛中交流、互动中提高,并设立多元化奖项,“我们将逐步推动活动成为大众关注度高、期待度高的品牌化活动,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他介绍说,该活动分为现场技艺竞技活动和作品展(线上、线下)两个环节,参加竞技活动和作品展的项目,包括传统织造技艺、盆景制作技艺、木版年画、银器制作技艺、竹编、雕刻(木雕)、刺绣、面塑和糖塑9项;同时,还将采用“互联网+”手段,对本次活动进行线上推广和宣传,让传统非遗技艺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全国300多位非遗新生代参赛,意义重大,虽然筹备期间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已进入全天候状态,力争把一场精彩纷呈、趣味横生的比赛奉献给大家,让世界在成都看见非遗的希望和未来!”王兵激动地说。

  专家这样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继和:

  利用成都的历史优势历史亮点 讲好天府文化的新故事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发展天府文化,这是对成都文化的高度概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继和告诉记者,“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是成都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必由之路。”他说,天府文化在4500年前的成都平原孕育起步;在2000多年前形成优越秀冠的天府农耕文明;到了今天,天府文化将在新发展理念下,向天府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现代文化转型。谭继和说,“天府文化,实质上是传统的天府之国文化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在历史基因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历史根脉上开出的现代文化之花。”

  “对比巴蜀文化,天府文化是对传统的不断转型创新。”谭继和分析道,天府文化的开拓创新,是镌刻在成都人基因中的。虽然地处四川盆地,但自古以来,成都并不封闭。要知道,从汉代的“列备五都”到唐代的“扬一益二”,一直以来成都的工商业都十分繁华,并不是单纯的捆绑在土地上的农耕文明。李白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人却从来没有固守盆地,早在古蜀时代就有了陇蜀金牛道的开凿;到秦汉,蜀栈道达到极盛阶段,“四塞之国,无所不通”,冲破盆地桎梏,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这是古蜀的对外开放。

  谭继和进一步分析说,传统文化从传承到创新是一个漫长过程,古蜀人经营蜀地2000多年,到东汉才被称为天府之国,得到外界承认,接下来2000多年,成都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的文明追求。“现在,我们如何保护这个‘优越秀冠’的称号,其实,保护的过程就是经营4500年文化的过程,关键在于要不断转型、不断创新。”

  谭继和告诉记者,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神韵,来自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在杜甫笔下,成都人为“新人民”。在发展天府文化的过程中,成都市民也将成为新的现代文明天府人。成都人善于想象、善于创新、浪漫风流。成都人将充分利用这种创新力、想象力,扩大天府文化的影响力。发展天府文化,就是要利用成都的历史优势、历史亮点,讲好天府文化的新故事。

  市民有愿景

  愿景1

  希望有更多高大上的音乐会

  四川大学教师黎晨: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小时候常跟爷爷去锦江剧场看川剧,川剧音乐萌发了我对音乐的喜爱。长大后我最大爱好就是欣赏各类音乐会、演唱会,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成都正在加紧建设的成都城市音乐厅,离我家不远,希望到时候我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更多高大上的世界一流水准音乐会、演唱会,也相信我周围喜爱音乐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愿景2

  希望能够给设计师提供更多平台

  设计师杨蛟:成都高校云集,培养了大量优秀设计师,从产业发展到人才培养,成都设计实力雄厚。这里还有成都创意设计周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品牌活动,作为设计师,我觉得在成都从事设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设计依托于产业发展,以前我们的设计领域主要在家具、旅游、房地产等,如今,成都工业快速发展,也给设计师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我们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涉及工业领域。设计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经济的飞速发展。希望以后成都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更多交流、交易、展示平台,推动知识产权的发展。

  愿景3

  希望高水准历史文化展览越来越多

  成都纽旺斯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黄路:我是一位新成都人,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安家,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虽然工作与历史文化不沾边,但我本人是个历史发烧友,闲暇时最爱逛博物馆,可以说,我这个新成都人对成都的热爱,是一次次逛博物馆的结果。以前最爱去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如今,成都博物馆也是我的最爱,自从开馆以来,我每场大展都不错过。刚结束的丝路大展,我就去了5次,每次一看就是一整天。我希望这种高水准历史文化展览越来越多,让我们这些新成都人更了解成都,更热爱成都。

  愿景4

  希望有更多非遗展示、交流平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传承人尹利萍:成都漆器有着3000多年历史,先秦至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地区的漆器生产尤为发达,成都漆器行销全国各地乃至外邦。作为成都漆艺这项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我还要带着最新的成都漆器产品参加第六届非遗节。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像非遗节这样的高水准非遗展示、交流平台,让非遗与世界对话、与百姓零距离,让更多人通过成都漆艺,感受天府文化的厚度与温度。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谢明刚

  

  • 上一篇:加大在蓉布局力度 金融机构倾力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 下一篇:打造“运动成都” 今年全民健身活动至少240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