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成都有群都市剑客 用古籍1:1复原兵器(图)

时间:2017-05-23

  一身甲胄,一柄长剑,古代战场上冷兵器如何运用于实战?今年5月初,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中世纪格斗世锦赛中,首次出现了中国爱好者的身影,身着铠甲,手持关刀。一番铁甲碰撞、刀剑相向之后,这群冷兵器发烧友最终以失败收场,但这次出征还是让国内的兵击爱好者心潮澎湃。

  在成都,痴迷古代兵器与铠甲的兵击爱好者已经有上百人,他们还通过参照一些典籍、出土文物来复原古代兵器,在日复一日的对练中来摸索冷兵器中蕴含的奥秘。随着爱好者队伍壮大,这群冷兵器“发烧友”开始通过制定规则,推动着这一爱好向运动的方向发展。

  复原兵器 1:1打造“真刀真枪”

  “古云‘快马轻刀’,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在一本成书明代的《单刀法选》中,陈其超将其中关于刀剑尺寸的描述圈注出来,参照一些出土文物照片,画出刀剑草图。在他家中,各式各样的“兵器”摆放在屋内,只不过大多都是尼龙材质。

  “选用尼龙材料主要是携带方便、对练时安全。”陈其超抽出一把军刀,也就是奥运比赛项目击剑中佩剑的原型。虽是尼龙材质,刀的重量、手感,都和实物别无二致。

  从2014年正式接触冷兵器,从事互联网工作的陈其超有了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帮助冷兵器爱好者设计兵器、拿出图纸,子午鸳鸯钺、咏春八斩刀……各种千奇百怪的兵器都会有人来定制。陈其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甚至有爱好者拿着他帮忙制作的双手十字剑到北美去参加赛事。

  喜欢冷兵器的周先生一直试图复原一副铠甲,不过,古代书籍可考图片寥寥无几,最终他在《武经总要》中找到了步人甲的图片,随后又在明代《出警图》《平番得胜图》等画卷中去研究武士形象。周先生决定做一件明代铁叶扎甲,最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铠甲主体部分,光是甲片就有1637块,还加上了一块护心镜。

  寻找工厂 为圈内人制作“兵器”

  在国内,与剑道、击剑这些项目相比,玩冷兵器只是一种小众运动,也不成规模,不过,在国外诸如中世纪全甲格斗、无甲格斗倒是相对成熟。陈其超介绍说,如果从国外购买一套装备,从护甲到刀剑本身,成本至少上万元。他和其他爱好者开始在成都寻找工厂来加工。生产数量少、制作难度大,一连找了五六家工厂,都拒绝了这项“业务”。

  “最后找到一个老板,对冷兵器还算点兴趣,好说歹说也就同意了。”陈其超透露说,目前已经前前后后制作了四五十把。和有甲剑术相比,大家更多练习无甲剑术,“一是装备成本问题,二来就是国人身体素质问题”,在欧洲的全甲格斗中,选手们平均身高都在1米9以上。

  31岁的陈其超从小练习传统武术,对于《单刀法选》中的挥刀动作,他也一直试图理解这些动作在实战中的效果,他开始按着图谱练习,在对练中摸索打法,在冷兵器爱好者之间相互分享。

  作为冷兵器爱好者,王卓尔学了6年剑道,后来完全转向了兵击。“兵击更为接近史实的武术,兵击的核心理念都是根据历史资料,重新复原、实践。”对于比赛规则,王卓尔表示,目前各地的兵击团体规则不一, 但根本原则都是承认时间上的绝对先后和造成任何部位的有效伤害。

  徐先生痴迷于古代骑兵文化,喜欢把玩家里的舍施尔弯刀,“这种弯刀还影响了十九世纪英国骑兵的军刀制作。”陈其超介绍说,国内目前也正在和国际欧洲历史武术联盟开始交流,同时也挖掘更多国内的武艺经典。上个月,在参加湖北武汉参加一次剑术交流会时,来自中国台湾的老师还专门讲了冷兵器在台湾的发展情况。陈其超表示,今后在发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它作为文化交流形式,推动一些大型的联赛活动。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图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成都有群都市剑客 用古籍1:1复原兵器

  • 上一篇:成都黄甲一收养场 收留流浪猫狗近500只(图)
  • 下一篇:成都拟建交子金融文化博物馆 预计明年内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