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促脱贫
力度
工作摆位之高
领导组织力量之强
政策推进力度之大
“绣花”功夫下得之深
前所未有战果
2012年底
750万11.5%
贫困发生率全省贫困人口
2016年底272万4.3%
标准
国家标准(底线标准)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稳定超过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吃不愁、穿不愁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川标准(高线标准)
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细化标准,贫困县摘帽增加“三有”,即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贫困村退出增加“五有”,即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贫困户脱贫增加“六有”,即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民生不断改善
财政民生投入一直稳定在公共财政支出的65%左右
10大民生工程
就业促进工程
扶贫解困工程
民族地区帮扶工程
教育助学工程
社会保障工程
医疗卫生工程
百姓安居工程
民生基础设施工程
生态环境工程
文化体育工程
民生福利
收入
过去五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11.5%
教育
2016年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
医疗
2014年,我省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全域实施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
就业
201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4.08万人
社保
2016年11月末,全省企业、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5178.0万人
习近平: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四川答卷:
发展的目的在共享,需要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和增进人民福祉。“十三五”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社会事业,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享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对人民最真挚的郑重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集中力量,以“绣花”功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我们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结合省情实际,大力增加教育、卫生、就业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我们通过增强法治保障,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创造发挥作用的稳定环境……全省9100万人民携手践行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发展的深刻内涵,让群众把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写在心间。
家庭账本里的幸福
478万老乡摘掉穷帽
全民共享
【账本解读】
5年间,全省跟谭信显一样幸福的脱贫摘帽老乡,足足有478万人。幸福,背靠的是共享发展理念这棵大树。共享发展要求发展成果覆盖全民,2012年底,四川还有750万贫困群众,成为同步奔康的“锅底”。四川省委、省政府果断挑起重任,将脱贫攻坚确定为四川头等大事,创新提出“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体系,举全省之力,持续精准用力推进, 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脱贫攻坚路。5年间,我省首次以省委全会形式专题部署脱贫攻坚,成立四级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体系,省领导率队开展7次全省性大督导,5万余名帮扶干部下沉贫困村,打出“3+10+N”政策组合拳,端出攻坚“硬菜”、下足“绣花”功夫。5年来,为彝区先后开出十项扶贫工程良方和17条特殊措施,创新设立四项扶贫基金,县域内就诊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个人支出控制在10%以内,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今年全面实现,“四好村”创建蔚然成风……一仗接着一仗打,脱贫攻坚“蜀绣”雏形初现。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一举减至272万,被国务院表扬为扶贫开发考核“三好生”。
[1][2]下一页 尾页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全面共享
【账本解读】
教育是民生之基。2016年春季学期起,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免费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全部免除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学前教育保教费和普通高中学费、教科书费,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全面实现,受益学生达150万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提升共享发展质感体验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和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老百姓办实事只增不减,努力增加公共产品,完善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全面共享发展成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把发展成果体现在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一年开建百万套保障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的同时,城乡养老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自由转移;完善全覆盖的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在民生田野里精耕细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发展的落脚点。
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建共享
【账本解读】
共建是共享前提,要共享“蛋糕”,就必须先共建“蛋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加快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导向明确,政策给力。5年间,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像陈建文一样在川就业创业者越来越多。全省商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为创业者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相继成立,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由针对不同群体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不等统一调整为10万元。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大学生就业状况总体稳定;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针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不断加强,全省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共享的美好
民生底线
2014年4月,作为我省统筹发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随后,我省又出台《关于贯彻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从2014年7月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可以自由转移衔接,真正开启了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时代。截至2016年11月末,全省企业、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5178.0万人。改革深化的医疗保险制度,提出在全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医保异地住院就医即时结算报销。截至2016年,全省共计49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2017年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460元/月,较2016年提高4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275元/月,较2016年提高35元/月。
灾区新颜
灾后重建中,四川立足长远发展抓重建,切实增强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灾区百姓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建共享,用勤劳奋进换来美好新生活。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推进服务业重建,目前,灾区共建成工业园区9个、生态农业示范园5个、“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走廊3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6个增至16个。把基础设施作为先导性工程来抓,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康高速公路等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项目建设,有力增强了灾区发展“造血”功能。灾区“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逐步成为美好现实。
法治保障
近年来,我省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全面深入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各项任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总体形成。我省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群众共享公平正义。在法治四川建设进程中,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增强,依法行权、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寺院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边远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宣传教育;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努力让全民共享公平正义;持续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强化监督制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渐进的福祉
2013年
2013年,在十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直指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
首次把“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单独列入全省八项重点任务
在88个贫困县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五大扶贫工程”
启动“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
2014年
2014年,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着力攻克民生短板
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6项机制创新实施意见
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
四川率先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免作业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正式发布,系统提出了依法治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实施进程
2015年
2015年,19件民生实事扩充为20件民生大事,向困难人群再倾斜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扶贫开发驶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启动,围绕包虫病这一严重危害我国西部各族农牧民健康的防治攻坚战打响
2016年民生大事紧扣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20件中超过一半都与扶贫有关
2016年
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民族地区实现15年免费教育
实施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2017年
2017年,民生实事中进一步加大了扩大就业、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重点民生领域项目实施力度“一村一幼”计划支持范围扩大到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
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指出,“四川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总体形成”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阳帆刘春华张明海李淼伍力游飞吴忧李丹
首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