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的正式投产,标志着四川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从小批量、手工式生产转变为大批量、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每年1000台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既能满足四川今明两年需求,又可辐射周边省份和地区
本报记者 唐泽文
4月10日,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在成都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前期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
负责该项目的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红艳透露,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计划四川各市州的试点方案,“成都和凉山已有氢燃料电池客车实现运行了,今年试点范围将扩至百台左右。”
她表示,汽车制造业是四川的优势产业,该生产线的投产,能让四川在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上领先一步。
前景可期
续航长、充能快、无污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真的很清洁。”吕红艳介绍,“制作氢气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电解水的形式完成。且这个过程中使用的电能,主要为弃水电,就像为四川量身定做的一样。”她认为,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为氢燃料电池未来大规模量产提供了可能。
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充能3到5分钟,续航可达500公里到800公里。去年6月,搭载东方电气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首批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成都市实现商业运行。截至目前,10辆公交车累计安全运营里程已超4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达5.25万公里,累计载客超过120万人次。而这条生产线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的产能,也将为四川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生产线的正式投产,标志着四川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从小批量、手工式生产转变为大批量、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每年1000台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既能满足四川今明两年需求,又可辐射周边省份和地区,为四川氢能‘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黄灵说。
不仅如此,氢燃料电池的推广,还将带动整个氢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发展。“制、储、运、用,各个环节的发展都会提升。”吕红艳介绍,初步计算,到2023年,成都市氢产业的产值能达到500亿元。
如何领跑
政策引导、完善配套、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全国氢燃料电池正处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关键时刻。业内人士分析,就当前行业形势来看,氢燃料电池车型多为客车、货车,乘用车产业中却少见氢燃料电池产品,因此,今年是我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时点。
去年2月,东方电气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成为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协同创新、资源整合、推广应用和交流宣传的国家级平台。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和规划,大力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尽管如此,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研发与核心技术投入不足、应用领域支持不足,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说。
问题怎么解决?他认为,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制约燃料电池产业推广的成本和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在基础设施上,还需加强氢气生产、储运和加氢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
对此,吕红艳也表示,希望完善政府支持和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制造成本的降低,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进来才行。”
“四川是继广东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示范运行的省份。未来我们也将保持自己的先发优势,尤其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精力,争取持续领跑这个领域。”吕红艳说。
链接
氢燃料电池
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提供电能,反应之后的产物就是水,没有任何污染;同时氢燃料电池本身,也没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