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允澄在为无名烈士之墓扫墓
杨允澄画的《彭镇大血战》,原画有6米长
郑玉林老人(左)讲述当时战斗发生的情景
清明刚过,初晴又雨。
一个大大的问号在76岁的杨允澄的心里画了数十年――双流县(现双流区)烈士陵园里,那40个没有名字、没有生平、没有照片的墓碑下,到底埋着谁?
那是40多名牺牲在1949年解放双流战斗中的英烈。可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他们的家在哪里?除了墓碑上的一颗红星,他们什么也没能留下。
查询资料、走访烈士陵园和彭镇,我们试图从字里行间和蛛丝马迹中寻找英烈们的信息,这场寻找注定艰难无比。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与双流新闻中心联合发起寻找烈士信息,如果您有关于1949年12月26日,双流县彭镇大血战牺牲英烈的消息,请您联系成都商报热线电话86613333-1。
寻问
双流画家画出《彭镇大血战》 画中的40位无名烈士究竟是谁?
杨允澄是土生土长的双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0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允澄第一次接触到了一本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的《蜀乡战事》的复印本,关于解放双流的重要战役“彭镇大血战”,里面记载了1949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1军第33师在彭镇与顽抗的国民党溃军激烈作战的经过。从午后一直打到深夜到艰难的战斗后,共牺牲了40多名解放军。又因部队追击溃军、紧急开拔,这40多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只得匆匆掩埋,未能留下姓名。
在《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系列丛书第一辑的《进军蓉城》中,杨允澄了解到了更详细的战争过程,身先士卒的帅连长――一位解放军连长牺牲在王齐锐家门口,当地泥瓦匠王世荣、荞面店学徒李福元被国民党拉夫……更多的人物出现在了战斗记录中,甚至还有40名烈士为何匆匆安葬的过程。
2013年,杨允澄提笔,创作了一幅6米长、1.25米宽的国画《彭镇大血战》,正是描绘了他心中这40名英烈的形象。但杨允澄心里的问号仍然没有抹去,他们,到底是谁?他们的亲人是否知道他们长眠于此?
探访
历经两次搬迁 烈士陵园仅有29个无名烈士墓
4月10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和杨允澄一起,来到位于双流区煎茶镇的双流区烈士陵园,在纪念馆中关于“解放双流”的解说词中,记录了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一举解放成都后历经东山太平场战斗、正兴苏码头战斗以及双流城西彭家场战斗解放双流的过程,其中,1949年12月18日的苏码头战斗中,9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在12月26日的彭家场战斗中,阵亡解放军指战员共计40余人。
但在陵园中,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细数了墓碑,“无名烈士之墓”的墓碑仅有29座,还包括数座有备注是牺牲在苏码头战斗中的烈士,而其他“无名烈士墓碑”上,除了一颗红星外,没有姓名、没有生平,不知道部队番号,甚至没写上他们牺牲在哪场战役中。此外,还有3个仅知道姓名的烈士墓碑。
双流区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彭波介绍说,目前的烈士陵园于2007年动工,2008年正式从城区搬迁过来,因为烈士牺牲的历史特殊时期,在安葬这些烈士时,就没能留下个人信息,也无从找起。杨允澄也回忆说,位于县城的烈士陵园在1954年左右修建,也就是说,牺牲在1949年年底的烈士,是在几年后才被安置到烈士陵园的,烈士们的遗骸历经两次搬迁。同时,记者从双流区档案局也未能找到关于彭镇大血战的档案信息。
走访
亲历战争的老人 曾偶遇解放双流的老兵
在彭镇,杨允澄经过多方打听,一名叫“郑玉林”的老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今年已经85岁的郑玉林,文家场战役打响时14岁。郑玉林回忆,打仗前几天,场镇就一直在过国民党的部队,12月26日当天,国民党在场镇挖坑、搭炉,杀掉抢来的猪、鸡,自己家800斤大米也被抢夺一空。郑玉林和家人躲在了刚刚修好的猪圈茅厕里。第二天早上,打更人沿街喊“大家出来,把灯笼点上,解放军来了,不要怕。”郑玉林和家人出来,看到解放军端着枪,站着守着坐在屋檐下的许多俘虏。关于牺牲的解放军,郑玉林只记得,有部分埋在了花园桥,就是“打得最凶”的地方。
巧合的是,1953年,郑玉林加入志愿军奔赴朝鲜,在朝鲜战场上编入了志愿军独立团二营四连。一次闲聊中,一位副班长得知郑玉林是从双流来的,曾说他就参与过解放双流的战斗。郑玉林只记得这位老兵是志愿军独立团二营四连一班副班长,山东人,当时二十七、八岁左右。
见证
一名叫李树清的双流本地 解放军战士牺牲在彭镇
在《进军蓉城》关于彭镇战斗的描述中,有一句话,“一位解放军连长牺牲在农民王齐锐家门口”。记者在彭镇走访时,从一位老人处得知,王齐锐老人仍在世。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随即和杨允澄辗转找到了已经93岁高龄的王齐锐。彭镇大血战时,王齐锐老人正在彭镇小学担任教师。
王齐锐老人说,战斗停止后,为了掩埋牺牲的战友,解放军先在双流城关买了10副棺木,接着又在彭镇买了10副,第二天再发现有牺牲烈士,又零星买了几副,实际上,每副棺木中安放的据说是两具解放军遗体。由于时间紧迫,解放军33师匆匆离开彭镇时,未将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英名和事迹告诉当地人,以至于烈士的墓碑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至今《四川省双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都没有收录到他们的名字。而他们的埋葬地点,除了花园桥,还有北门的乱葬坟。
但并非一个人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王齐锐回忆,解放后,他在粮食局工作,恰好遇到了一位同村人,“我问她来做啥子,她说来领饷,她的弟弟李树清,参加解放军,牺牲在了彭镇。”王齐锐说,李树清就只有这一个姐姐,姐姐的儿子叫余怀仲(《胡宗南余部在彭镇的覆灭》中误作“徐”),家住彭镇罗汉村。
搜集线索
1、参战部队为第二野战军第11军第33师。
2、彭镇大血战在1949年12月26日午后打响,历时8小时。
3、原花园桥当地农民应海如、李文山家中安置过解放军伤员。
4、彭镇泥瓦匠王世荣和荞面店学徒李福元被国民党拉夫,第二天解放后参加了解放军。
6、彭镇吴子章老人、原保长周京全曾为解放军带路。
7、解放军33师帅连长牺牲。
(经王齐锐回忆,王世荣、吴子章、周京全可能均已去世。)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刘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