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长安 魏冯
借仪器之眼,实时监控水质,更精确地监控各条河道水质实时变化,追溯污染责任源头――如今,这张“水上天网”已率先在长江出川的泸州市成为现实。
4月8日8时,泸州市合江县城西赤水河汇入长江断面。经赤水河醒觉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自动监测系统“巡逻”并采样分析后,包括PH、氨氮含量在内的9项水质监测数据自动发到泸州市生态环境局信息管理平台上。
50公里外,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监测室副主任薛京洲的电脑屏幕上,各区县水质数据正实时更新着。就在赤水河醒觉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传入系统的同时,屏幕上跳出报警信息:“8时,醒觉溪,氨氮异常高值。”
一分钟后,赤水河醒觉溪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人员收到信息。30分钟内,运维人员赶到现场,排查后发现,异常高值,是氨氮在线分析仪器故障所致。这一信息又及时反馈回系统,经维修校准调试,2小时内仪器恢复运行。
目前,泸州共有1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防线,泸州境内河流众多,区位敏感。为掌握区域河流水质状况,泸州自2017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全域水质监测“水上天网”,为区域水污染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提供决策支撑和科学依据。
效率更高 从“人工体检”变“自动体检”
8日上午,泸州市泸县玉蝉街道,城南大桥旁有一个绿色小屋,走进屋内,只见数台高精度专业监测设备排列有序。小屋“管理员”彭天刚介绍,这是全省率先采用购买数据服务模式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之一――南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监控九曲河入濑溪河水质。
每4小时,这些设备发布一组数据,包含PH、溶解氧、浊度、水温、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9项水质主要监测指标,并自动上传至泸州市生态环境局信息管理平台。
“以前每个月记录一次监测数据,常规情况下,2-3天才能得出检测报告,水质数据会相对滞后,难以第一时间找到污染源。”薛京洲表示,如今,监测水质,泸州早已告别纸笔记录年代,已从每月一次的“人工体检”,变成每天6次的“自动体检”。薛京洲说,依靠水质自动监测站,每天可通过网站、手机App查看6次水质数据,并直接将超标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人员。
“我只有收到‘异常信息’提醒时,才过来处理,平时这里都是24小时自动运转。”彭天刚表示。这样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泸州市目前已有19个,其中7个设在国控考核断面,3个在省级断面,9个在市级断面,覆盖境内长江、沱江、赤水河、永宁河、濑溪河、九曲河、龙溪河、古宋河等大小河流,基本实现境内重点流域、重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打好“提前量” 从“被动监督”到“主动预警”
“水上天网”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日常监测效率,还带来一个变化:水污染防治,正在由“被动监督”逐渐向“主动预警”转变。
换句话说,相关部门、各级河长可通过手机,在App或网页上实时查看“水上天眼”异常数据,便于向相关部门“零时差预警”。
薛京洲表示,目前,这套系统正在逐步完善预警功能,而预报功能也在开发中,未来若有上游污染物流经泸州,系统能自动预报,相关部门可针对性提前拦截。
粗略统计,近一年,“水上天网”帮助泸州发现数十起水质异常情况,经主动排查后,几乎“零时差”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将污染物拦截在入干流前,为泸州市水污染防治立下汗马功劳。
据泸州市生态环境局统计,2018年,泸州市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历年来首次达100%,超额完成沱江流域水质改善任务。截至目前,泸州市境内未发生重特大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开源表示,未来我省将在泸州市塘河等河流上建设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泸州市也将再建8个市控监测站,实现国家、省、市和县控考核断面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